二千多年前开始逐渐形成的“海上丝绸之路”,跨越浩瀚大海,把中国与世界连接起来,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中外人民的友谊,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海上丝绸之路”由两大干线组成,一是由中国通往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二是由中国通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南海航线。蓬莱、扬州、宁波、福州、泉州、漳州、广州、北海等中国最主要的“海上丝绸之路”城市,犹如璀璨的明珠,点缀在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上,放射出耀眼光芒。通过这些“海丝城市”,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产越洋过海,远销他乡;海外远国的珠宝香料、异兽奇药梯山航海,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中外使臣执节往返,各国商人赍货逐利,宗教信徒舍生弘法,多种文化交流融合……

当前位置: 文化交流之路 建筑文化

中西方建筑文化完美融合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

转载来源:古建中国    发布时间:2017-08-02

开平碉楼

古建中国之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undefined

中西合璧

开平碉楼最典型的代表了中国华侨文化的特质华侨是文化的传播者,中外多种文化的交融和碰撞是其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势必广泛触及中国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各个阶层,这也是世界移民文化的共同规律。这种文化的冲突和交融,在开平表现得极为外在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传统,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乡土建筑在乡村很少,主要在县镇有所表现。

开平碉楼寄寓了侨乡人民的传统环境意识和风水观念,是规划、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理念的优美结合碉楼这种单体建筑,主要分布在村后,与四周的竹林、村前的水塘、村口的榕树,形成了根深叶茂、平安聚财、文化昌盛的和谐环境。点式的碉楼与成片的民居相结合,在平原地区宛如全村的靠山,满足了村民需要安全保护的心理。从民居到碉楼由低到高的过渡,表达了村民步步高升的愿望。

undefined

开平碉楼美景

开平碉楼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体现了中国华侨与民众主动接受西方文化的历程。在开平建筑中,汇集了外国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拱券和穹窿,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尖拱和伊斯兰风格拱券、欧洲城堡构件、葡式建筑中的骑楼、文艺复兴时期和17世纪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