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风貌
院士路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院士路

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节点城市,交通便捷,道路繁多。在这诸多的城市道路中,有一条道路格外不同。它地处江门市中心,南起五邑大学北门,北至五邑华侨广场,不但南北沟通了江门的两个文化重地,自身也是闻名海内外的道路。这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它就是院士路,是江门的标志性城市道路,也是我国第一条以科学家为代表、以中国两院院士为主题的城市主道路。

院士是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我国一开始使用的其实是“学部委员”这一称谓,用以指称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后来历经种种改革,才有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授予在自然科学研究各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中国工程院院士”则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要成为一名院士可并不简单,仅获得提名资格就需要得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或自然科学二等奖及以上的奖项,之后还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但江门这个面积还不到国土千分之一、人口只占全国千分之三的城市,就孕育出了31位院士。

在这31位出生于江门或祖籍是江门五邑的院士中,有1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0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有3位是1948年当选的我国第一批中央研究院院士。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耕耘不辍、大放异彩,为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大概就是梁氏的“一门三院士”了。这三位院士分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以及导弹控制专家梁思礼,他们是中国近代国学大儒梁启超的长子、第五子和第六子。沿着院士路漫步,在接近五邑华侨广场的一片区域中,我们可以一窥他们的风采。

这一块长200米、宽60米的区域里集中展示了31位五邑籍院士的艺术塑像。这些塑像由基座、胸像及铭牌三部分组成。115厘米高的基座采用混凝土和砖结构建造而成后,再贴以花岗岩作为表面。坚实的基座上是由广州美院雕塑家们集体创作的72厘米高的铜制胸像,雕塑家们将院士们的样貌刻画的栩栩如生。胸像之下有两方铭牌,其中一方铭牌上篆刻了院士的简介及其所从事专业的标志性符号或图案,另一方铭牌上则是院士的手印。这些手印背后也有不少故事。其中一枚手印的主人因为年事已高,已经没有力气将手按入模具,是负责院士手印收集工作的黄伟舜帮着老人,一只一只手指按地。另一位身患喉癌、一直躺在医院无菌病房中的院士,在听闻自己的家乡正收集院士手印的消息后,在妻子的帮助下按好了模具,当天就寄给了黄伟舜。

院士们如此热忱,不单是因为自己心系家乡,也是因为江门市政府对院士们的重视。“院士路”在奠基时其实被命名为“星光大道”,后来市政府为了表达家乡人民对院士们的尊重和关心并表彰他们为中华民族繁荣所作出的贡献,最终才决定将“星光大道”正式命名为“院士路”。在命名仪式上,市政府更是将包括导弹控制专家梁思礼院士在内的21位“两院”院士聘为科技顾问,这也是江门市政府首批聘请的“科技智囊团”。

如今的院士路不单是江门市的标志性道路,更是江门城市旅游的标志性人文景点。让我们一起漫步其中,共同感受这座“院士之乡”的文化气息吧!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