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
新地村天主堂遗址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新地村天主堂遗址

新地村天主堂遗址,是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台山上川岛大洲湾东侧,坐东朝西,面向大海,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关联点,与不远处的墓园遥相呼应,共同寄语了一段尘封的历史往事,而这座天主教堂的前世今生也与一位西方传教士的到来有关,他就是西班牙人方济各·沙勿略。

江门临海,地处南粤,是中国与海外沟通的重要门户,从明代中期开始,上川岛便作为早期中葡之间的贸易据点,开始在经济贸易上直接沟通西方世界,商品运输,互通有无。在西方启蒙运动时期,时常有西方传教士随海上丝绸之路前往中国宣扬天主教,传播教义与收纳信徒,西方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便是第一个来华传教的教士。在十多年的福传生涯里,方济各每到一处地方,就和当地的人过同样的生活、住同样的环境。他吃的食物和穷人完全相同,仅食用清水和粗米,夜间睡在地上。无论遇到多少风暴、困苦、疾病与危险,他都毫不动摇他的信念,因此当地人为了为纪念他的品行,便在当地建造了这样一座宏伟的天主教堂,在《广东上川岛历史及归北始末记》中对该遗迹也有相关记载。

照片是逝去的历史,而建筑是活着的记忆,如今新地村天主堂遗址的建筑主体在1941—1942年抗战期间已经损毁,只留下一方大理石台基,几栋神父楼零散地点缀在台基附近。缓缓走入教堂遗址,你将首先登上山门外的八级阶梯,阶梯都以条石筑成,拱形的山门和围墙基本保存原貌,围墙底部使用较规整的石块叠筑,早期的墙基是石构基础,上部为青砖砌筑花岗岩条石压顶。走进拱形的山门,就可以看到礼拜堂遗址了,礼拜堂现已被毁,仅存墙基和半月形圣坛,墙基及柱础石等建筑构件均为白色花岗岩石打制,质地较好。礼拜堂墙基平面近正方形,主殿东侧突出有一半圆形圣坛。教堂遗址内仍然还完整保存着8个柱础石,全部被移到墙基北侧成排摆放,基本保存较好,仅有个别稍微残损。墙基旁边有一口圆形水井,井壁用青砖和较规整的石块砌筑。向远处眺望,神父楼前蜿蜒着建国前重建的青砖道,青砖道的四围生长着杂乱的野草,似乎在用它们怒放的生命诉说着时代的变迁,但同时它们也在见证着时代的变化,与一个伟大国家的诞生与复兴。

新地村天主堂遗址不仅是中西经济贸易交流的桥梁,还是宗教文化交流的桥梁,方济各随葡船从日本来华并在上川岛上逝去后,该岛便从中西经济贸易角色转变成宗教文化角色,并一直延续到近现代。新地村天主教堂及附属建筑,与方济各·沙勿略墓园教堂以及相关其他教堂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其发展过程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上川岛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是上川岛明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近现代延续,凝聚着江门淳厚的历史文化记忆,根植于一代又一代江门人的文化基因中,如今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人们的目光重新聚焦在了南粤的这片土地上,重走海上丝绸之路,便是重新探溯与捕掠江门人的历史踪影。

走入新地村天主堂遗址,触摸刻有历史年轮的建筑,感叹岁月的流逝与人文历史的复现,我们欢迎你的到来!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