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
新会黄道娘墓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北宋黄道娘墓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新会就被誉为“中国纺织城”,广东省第一家化纤生产企业就诞生在这里,至今,新会仍然是广东省规模最大、品种最齐、技术水平领先的化纤纺织生产基地。而追溯新会的纺织历史,就必须要提到北宋时的一位传奇女子,新会都会村人黄道娘。

位于冈州大道东的新会都会村,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素有“冈州第一村”之称,古时就流传着“一里三贤及仙女”的说法,这句古话里的“三贤”指的是明代学者黎贞、陈献章,以及清乾隆时期的武探花黎大刚。而“仙女”,指的就是黄道娘,亦称黄道姑。道娘出生在公元1049年,她的父亲黄国珍是拥有田地万千、家财万贯的大地主,只生了她一个女儿,自然视若掌上明珠。道娘自小就聪慧过人,传说她有一天看到芭蕉吐出新蕊,突然有所感悟,遂决意终生不嫁,信奉佛教,赡养父母,孤老一生。

据明万历《新会县志》记载,黄道娘亲手创制手工织布机,教授村民纺织技术,大量生产苎麻布匹。纺织给黄道娘带来更多的财富,但黄道娘自己却并不看重,而是乐善好施。黄道娘在村外林荫溪畔的住所圆明庄,成了各方云游僧道的歇脚处,道娘还大量购置田地,将其与父亲留下的遗产田地3.6万亩及其生息营利捐献给了广州的光孝寺、韶关的南华寺、潮州的开元寺、本地的龙兴寺等名刹古寺。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元代松江县也有一个纺织高手黄道婆,她年轻的时候流浪到海南岛,向当地的黎族妇女学习织布,回到松江后,黄道婆将自己掌握的技术传播开来,教人错纱、配线、综色,她还可以双手同时搅动纺车,名闻遐迩。黄道娘和黄道婆究竟有没有什么关联呢?如果从两者生活的时间来看,新会的黄道娘约领先松江黄道婆两百年,因此,有论者提出:“江门市是我国纺织技术的发源地”,这种说法引发了不少争议。的确,两人的事迹大多是民间传说,缺少历史文献的依据,不过,新会的纺织业是从黄道娘时期兴起的,这一点倒不容争议,《广州府志》也有记载:新会苎布,甲于天下,其色如玉,其丝如缕。

宋高宗绍兴元年,即公元1131年,黄道娘在家乡逝世,享年83岁。乡人将她埋葬在圆明庄的右侧,背靠青翠罗山,墓地周围林木茂盛、曲径通幽。后来,广州光孝寺的僧人感念黄道姑的乐善好施,在墓地旁修了一座聚宝庵来纪念她,可惜庵堂现在已经不复存在。黄道娘墓风景优美、环境幽静,吸引了历代不少文人墨客前来凭吊。元末明初时,著名学者黎贞黎秫坡隐居家乡,也常到黄道娘墓附近来垂钓,留下秫坡钓台,更增添了风雅之韵。明代中叶,新会大儒陈白沙幼年时就常来此地游玩,他曾写下诗句“总角寻芳野水隈,一坟胜概眼中来”,当时的黄道娘墓依偎在春水之畔,满眼风光涌入少年人的眼中,令他难以忘怀,许多年后还多次前来,留下好几首名为《经黄道娘坟》的诗作。

可惜今天的黄道娘墓已经湮没在岳武庙后的荒草丛中,墓碑早已不见,石棺也被尘土掩埋,难寻其轮廓。不过,黄道娘的故事依然吸引着今天的人们前来寻踪访迹,感受新会纺织曾经的辉煌。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