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东宋氏大宗祠
昆东宋氏大宗祠,位于雅瑶镇昆东村,是一座典型的广府式古建筑。岭南人素来注重宗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用来祭拜天地,祀奉祖先,兴庆元旦,合赏端阳,与人们的生活紧紧相连,犹如鱼水交融,密不可分。
宋氏大宗祠又叫“大魁堂”,“大魁”来自于“大魁天下”一词,意思是在科举中夺魁。门额减地平雕的“宋氏大宗祠”几个石刻大字,是乾隆年间嘉应州,即如今的梅县大才子宋湘的笔迹,修祠堂时从南雄珠玑巷宋家祠拓印而来的。大门的对联“赋梅世泽,题杏家声”,指的是宋氏两位大文豪祖先一一宋璟和宋祁。宋璟是唐朝宰相,作风严谨,文笔甚佳,曾作有《梅花赋》留传百世。宋祁曾任北宋工部尚书,曾写过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得“红杏尚书”的雅号。
宋氏大宗祠是岭南清代广府式的代表性建筑,在清顺治十五年,为了纪念北宋年间的宋氏族人宋肇雄而修建的,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广府式古建筑,历史底蕴厚重,工艺美轮美奂,观赏价值极高,风情犹在,余韵犹存。四周为旷地,祠堂分前堂、中堂和后堂,其中,后堂是摆放宋氏祖宗灵位的地方,前堂和中堂则用作革命运动的会场,现存三进大厅夹两天井,后天井两侧有两廊,饰有墙楣壁画,人字山墙,呈抬梁与穿斗式构架,由青砖墙和花岗岩石脚叠成。在祠堂里设有两个击鼓台,昆东村过去叫平冈,涌现过很多杰出有为的乡亲。过去,有声望的村民回乡办公就在这个“击鼓台”,这体现了村里对乡贤的敬重与爱护。
除此之外,昆东宋氏大宗祠还极具红色教育意义,宋氏大宗祠是中共鹤山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也是中共在雅瑶最早成立的鹤山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在大革命时期,宋氏大宗祠是鹤山农民运动的指挥中心。1924年11月,中共鹤山第一个党支部宣布在此成立,之后的几年间,鹤山县各乡农民协会联合办事处均设立于此。农民运动讲习所设在大宗祠一侧,中共鹤山支部的重大会议几乎都在大宗祠内进行。1927年12月,五邑地区首个苏维埃政府在这里宣布成立,也是全国最早建立的一批苏维埃政权,宋氏后人宋森先生任鹤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公布了《政治纲领》,公开宣告鹤山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鹤山的革命运动从此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中共鹤山特别支部以宋氏大宗祠为指挥中心,发动华侨、侨眷、当地群众支持抗战,组建人民抗日部队,开辟皂幕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抗战胜利后,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带动群众进行了艰苦的解放斗争。宋氏大宗祠曾经培养出许多优秀的革命先驱者和领导人,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解放后拆除了宗祠旁边的农民讲习所,在文革期间,宗祠旧址内的砖木结构遭到了破坏并拆除,如今只留下了主座仍然留在时光的烟尘中,现在的宋氏大宗祠已经得到了精心维护,里面陈列了中共鹤山党史的图文资料,供新一代的青少年前往学习。宋氏大宗祠现为鹤山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将在新时代的春风中,继续履行它的历史使命。
百年一路走来,宋氏大宗祠见证了鹤山党人筚路蓝缕的历程,它曾是战争年代风起云涌、硝烟弥漫的战场,更加是鹤山雅瑶人民的骄傲,如果你想探寻鹤山革命的根源所在,追溯往昔,那就请来昆东宋氏大宗祠,一同聆听历史与时代的变奏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