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
卢氏宗祠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卢氏宗祠

祠堂是民族祭祀祖先之地,是族亲团聚之地,是家族继往开来,共荣共生之地。2000年9月20日被列入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卢氏宗祠就位于潮连卢边村。宋度宗咸淳九年,卢边卢氏龙庄公择居在潮连卢边东亨村。明清年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先人为尊祖敬宗而建祠立庙。后来,宗族内部有经济实力较强的各房支派又纷纷修建分支祠堂,祭祀各自房派的祖先,今天的卢氏宗祠就是其中之一。

卢氏宗祠曾经三次大修,第一次是在清朝道光年间,第二次民国二十二年衮裳、湘父昆仲两会集众修建,第三次是2004年卢氏旅新加坡、香港乡亲全面修葺宗祠和家庙,2005年由新加坡、香港、内地代表组成的“卢氏宗祠修缮筹委会”修建。整体上保存原有的建筑风格。

要去往卢氏宗祠,得先经过一条窄小的老街道,老街两边分布着祠堂、破旧青砖屋、热闹的商铺和新起的洋楼,都在述说旧事和新貌。找到祠堂群的中心,就能看到熠熠生辉,肃穆坚挺的卢氏宗祠。鳞次栉比的瓦顶流光溢彩。在“卢祠大宗祠”石门额下,有木制对联“神州望族,山海名宗”,上款写“祖祠重修志庆”,下款署“神山少九房卢永业敬赠庚午年春卢苏书,花县罗洞卢大棠撰”。

卢氏宗祠建筑风格极具岭南特色,庭宽大,左右对称,色调以红、黑、灰白为主,庄严而堂皇,檐墙上彩色雕塑,变幻着色彩。宗祠主体建筑共三进二进,前、中座为庙堂式建筑,后座为庭院式二层楼建筑,砖木构筑。祠堂内有“三雕一塑”——砖雕、石雕、木雕和灰塑,且工艺十分精美。家庙门前两侧的木桩上雕刻着几十幅壁画,每一幅都描绘了一个故事,雕工精细。四柱穿斗式梁家上有多达四层的木雕,这在广东的宗祠里也是少见的。庭院走廊垂梁上,皆是各式碎花造型木雕,阳光照射下反射着厚重朴实的光芒。宗祠两侧前后原有厢房六间、左右巡廊二间,宗祠左侧有孝友堂一间和议事室一间。进入卢氏宗祠,二进中堂上悬挂着陈白沙题额定名的“敦本堂”。“敦本堂”是什么含义呢?原来卢氏十世东华公曾经是陈白沙先生的学生。卢东华请老师为已建好的宗祠中座题写堂名。陈白沙于是以茅龙笔题堂名曰“敦本堂”。敦本,即诚实忠厚。到了光绪二十七年,宗祠创立“敦本学堂”,乃至后来的“敦本学校”。卢氏家族人才辈出,和卢氏族人重视教育密不可分。

如今,祠堂正厅里摆放着两张照片,一张摄于1955年,黑白照,写着:新会第四区朝阳乡小学第一届毕业同学暨全体教师留相,一共有41名师生;另一张则摄于2015年,彩色照,写着:朝阳乡小学第一届毕业同学暨老师聚会,16名老人坐在一起,笑容满面。尽管岁月变迁沧海桑田,祠堂一直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记载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的成长成才。右边墙上的一幅木制牌匾上,“源同一脉”四字,十分显眼。

细看祠堂,可发现屋脊有陶塑鳌鱼,鳌鱼是传说中的大海神龟,具掌控水火的神通,放在屋脊为看守屋宇、防火避灾之寓意。祠堂的石雕,是陶塑灰雕,感宗庙之严,悟血脉传承之意。

源同一脉,祠堂是维系乡亲的根。今天,祠堂周边,密集的居民楼,热闹的商铺,还有一到晚上就人声鼎沸的广场,还有代代生活在此的卢边人,这样和谐的画面,就是当今潮连的根。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