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猿洲
在广东江门蓬江北街对面,有一个小岛漂浮在西江上,它是由泥沙沉积而成的,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因其地形像一只古猿漂浮在水面,便得名“古猿洲”,俗称“马骝洲”,“马骝”在广东话里是“猴子”的意思。“猿洲浮海”曾经还是江门八景之一,承载着许多老江门人的记忆。
古猿洲8万多平方米,是江门市区内唯一一处水上公园。1984年开放后,它曾是市民休闲度假的胜地,岛上四面环水,树木葱茏,鸟语花香。小叶榕、蒲葵、紫荆花遍布全岛,亭台楼阁点缀在万花丛中,景色雅致迷人。1994年12月,香港江门同乡会捐资修建了“大圣庙”,背靠“猴子山”,面朝“放生池”,庙内供台焚香祀奉齐天大圣。猴子山作为古猿洲的制高点,曾是江中小岛露出江面的唯一部分。山上修建了六角望江亭,可供人们远眺西江无限风光;山下亭台楼阁有连廊相连,当年绘在廊内的黑白西游故事还清晰可见,除此之外,还建有日晷仪、曲廊壁画、荷塘以及烧烤游乐场、野营露宿地、旱冰场等设施。后来还增设了自驾水上摩托艇环洲游等水上娱乐项目。
也许正是应了“马骝洲”的称谓,岛上还放养着一百多只猴子,有关古猿洲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道光年间的《新会县志》:“海旁有鲤鱼山,海中有猴子山,俱以形名。”猴子们以岛上的番石榴、水蒲桃等水果为生,还常常主动跑到游人前要东西吃,给人们带来惊喜。此外,古猿洲中还种有镇岛奇树,人称“三色树”,它是亚热带乔木红梨树,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树叶夏呈碧绿,秋呈嫣红,冬呈雪白,十分奇特。
2006年,一场大水改变了古猿洲的命运。在经历暴雨不断,江水暴涨之后,古猿洲一片狼藉,被迫停止开放。当年江门财政并不宽裕,没有足够的财力对古猿洲进行修复,主管部门决定对外招商。然而,岛上厚厚的淤泥让商家望而却步。当时,江的对面就是浮法玻璃厂,因此古猿洲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玻璃厂大烟囱排放的废气笼罩着。可用的码头一直无法落实,加之为古猿洲提供自来水的水管被挖断后,一直无人修复,开发步伐一再受阻。近十几年来,江门的市民一直无缘登上这个江心小岛,不少市民只能在北街或潮连望岛兴叹!
2015年,古猿洲的开发理念有了较大的改变。在国内一些专家支持下,古猿洲的租赁者计划结合古猿洲原有的猴文化,同时将“龟元素”引入古猿洲,打造中国首个原生态概念的“中国名龟博览主题园”,把古猿洲打造成龟文化展示基地,这一构想得到了中国渔业协会及相关海洋渔业管理部门的支持。租赁者团队经过努力,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拿到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这意味着“中国名龟博览主题公园”拥有难以取代的核心竞争力。专家分析,项目若能建成,影响力可能不亚于新会的“小鸟天堂”。以后,大家提起新会,会想到“小鸟天堂”;提起蓬江,会不会也自然想到古猿洲的“小龟天堂”呢?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当务之急的“东风”便是供游人上落的码头。这是当前便民的首要工作,也是岛上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的首要保障。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定能尽快推动古猿洲开发,将美丽的古猿洲从“荒岛”变成“宝岛”。
仅隔一泓西江水,便是人与猴的两个世界,愿古猿洲能早日回归到市民的视野,仙山盛景重新唤起尘封已久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