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
潮连洪圣殿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潮连洪圣殿

在广东江门市蓬江区的潮连古镇,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名胜古庙——洪圣殿,俗称大王庙,它在潮连百姓心中有着重要地位。它建筑独特,是民间艺术精华,虽几经风霜却依然气势磅礴,在1998年被定为江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潮连乡志》记载,关于洪圣殿最初的建造和起源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明万历十三年,潮连北厢卢姓书生中乡试,派任安徽蒙城知县。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颇有声望。一次,他的母亲生病无法医治,听说大王庙神灵,便去求神开药,母亲果然渐渐痊愈。母亲感激神明,叮嘱卢知县任满离职时,请神回乡祀奉。卢知县到庙占卜,得到神明应允,于是雕刻新神像放于原庙,抬旧神像回到乡中。回到潮连,人们抬着神像选择庙址,当抬至海边天后庙时,神像忽然变重,占卜得知神意在此建庙,又占卜问天后娘娘,得到应允。于是卢知县与乡绅商议把天后庙改建为洪圣殿。

“不怕潮连人,就怕潮连神”这句民间谚语流传甚广,家喻户晓。潮连神,指的是洪圣殿供奉的三尊神像:洪圣龙王、天后娘娘和清初广东巡抚王来任。为何王来任能与洪圣龙王、天后娘娘并立大殿?原来明朝时,潮连的洪圣殿初期只是供奉洪圣龙王和天后娘娘,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潮连父老遭遇“迁海移界”,兵荒马乱,广东巡抚王来任巡视广东沿海,见潮连乡村田园破败,村落十室九空,满目凄惨景象,十分同情迁民遭遇。他想方设法减轻民众苦难,披肝沥胆多次上奏为民请命,最终被康熙皇帝诏许。康熙八年正月,两广总督周有德奉旨驰禁展界,动员迁民归故里复耕,百姓如获再生。然而,为结束“迁海移界”殚精竭虑的王来任,却因操劳过度而病卒。潮连百姓重返家园后,又想起当初离家迁徙时向洪圣龙王和天后娘娘求得的“香”字,恍然大悟:原来拆开香字,就是一千八百日,恰好是潮连父老离开家园颠沛流离的六年时间。至此,潮连人感佩广东巡抚王来任帮助广东沿海百姓重返家园的大恩大德,也感叹洪圣龙王和天后娘娘对“迁海移界”预测之灵验,于是合议把这三神合一,从此洪圣殿就成了供奉“三神”的庙宇。

潮连洪圣殿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历经四百余年,仍光彩依旧,香火不断。洪圣殿是广东省内少有的建筑物,是集砖雕、灰雕、木雕、古刻于一体,代表着民间的艺术精华,分为前殿、正殿和拜亭。正殿结构为单檐布瓦绿琉璃剪边,硬山顶,面宽,进深各三间,山墙阁檩,斗拱梁架结构严密。殿内木刻、砖雕、石雕刻着龙、凤、花草、历史故事等,精工细致。殿内的雕花是岭南风格,每五、六十年就修缮一次,修旧如旧,尽可能保持原汁原味。洪圣殿几处方形香炉格外引人注目,炉内升腾起袅袅轻烟,香客向洪圣龙王低语祈福,这是大殿内常见的情景。尤其是举办洪圣庙会期间,前来洪圣殿参拜祈福的人络绎不绝。除了江门群众外,还有来自珠海、港澳等地数万人前来贺诞祈福,场面热闹非凡。1984年,港澳乡亲和内地热心人士共同捐资,将洪圣殿扩建为洪圣公园。作为洪圣公园的一部分,洪圣殿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潮连洪圣殿不仅承载着香客们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景,而且用其背后独特的故事向香客们传达孝亲敬友的潮连文化,让香客们感受到潮连的淳朴民风。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