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
新会学宫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新会学宫

新会学宫,又名新会孔庙。孔庙门前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石拱桥,名为化龙桥。走到化龙桥上,仔细观察桥上的图纹,便会发现,这可是威武的龙头设计,传说桥下溪水流经这里后,便会化为龙气,故取名为“化龙桥”。

顺着桥往下看,只见轻浮泮月池面上,翠绿莲叶丛中,一株株莲花挺立而起,真是“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莲花别样红”。大小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地穿梭,孩子们在池边嬉笑打闹,不时传来欢声笑语,曾皙所说的理想境界“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便是如此了吧!

沿着化龙桥下来,便是孔庙的大门——棂星门了。柩星,取自文星之意,象征的是一代圣人——孔子。因孔子倡导的儒学被奉为国学,古代祭天先祭灵星。传说灵星是天上的文曲星,可保佑登科及第。文武大小官员在这里都得下马,连皇帝也得下辇而行。等闲学子不能从棂星大门进出,但高中状元便能享此殊荣。

迈过门槛,步入棂星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古老粗壮的大树,历尽沧桑依然十分挺拔,郁郁葱葱。古朴凝重的大门正上方是一幅的栩栩生辉的金蓝色龙图画壁。尽管门柱两旁的红墙有些许褪色,但仍不影响它的古色古香。

径直往前走,大成殿赫然出现——这是祭拜孔子的场所,殿内正中贴金木雕神龛内供奉一尊汉白玉石的孔子座像。殿内外悬有六块匾额和三副对联,参照山东曲阜孔庙式样,以山樟木通雕龙纹,蓝底贴金,阳刻大字,精美华丽,凸显孔子在新会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在古代,孔庙主要是祭祀孔子,后来随着科举考试的兴盛,就慢慢变成人们统考入仕的地方。新会曾是广东历史上文风最鼎盛的地区之一,早在北宋时期就开始办县学,民间读书风气浓厚。科举制度建立后,学宫更是历代生员统考入仕的考场,加封“学宫”之后,它更是文人学子搏取功名的先进之门。

细细徜徉在学宫门前,遥想当年的学子,每日青灯苦卷,锥骨悬梁。从桥上走过时,踏着前人的屐痕,徐徐向前,耳边仿佛响起了杂沓的脚步声,响起了莘莘学子的朗朗读书声,响起了老夫子抑扬顿挫的歌吟声。

明朝成化年间,大儒陈献章曾在学宫东侧设台讲学,求学者达数千人。由于陈献章创立了“岭南学派”,并发扬光大了儒家思想,明万历皇帝亲封陈献章入祀曲阜孔庙,成为入祀孔庙的广东第一人。新会学宫也因陈献章而名声大振,大成殿还被钦准扩大与加高,成为广东学宫中最大的中心主殿。

在这虔诚地静心冥想片刻,仿佛人已被净化了一般。今夕何夕,平步青云,乃千万学子向来所盼。因此,每到中高考来临之际,许多新会学子都会到学宫进行祈福,莘莘学子发自内心的崇敬让人看了心生感动。

从门口望去,可以看到学宫整体是高台基的宫殿式建筑。新会学宫,就像是矗立在新会人心中的一部博大而精深的古书。人们一直在汲取着它的微言大义,它每一处都散发着恢宏而醇厚的思想。这里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拜谒和崇尚圣哲的教育基地。斗拱飞檐,掌起了多少年的文化信仰;碧瓦红墙,安顿过多少人的读书梦想?新会学宫不愧是新会人心目中的圣地。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