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天堂
“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流去的时候,我还回过头去看留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有一点的留恋的心情。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发出这样感叹的,不是别人,正是时年不满30岁的巴金先生。1933年,先生受邀南下广东,游访到新会天马时与友人划船绕游“鸟墩”后,有感而发,写下了散文名篇《鸟的天堂》。51年后,先生更是亲笔题写“小鸟天堂”四字,“鸟墩”由此更名“小鸟天堂”。
巴金离开时回头去望的那棵榕树,正是小鸟天堂的主体。那“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桠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进了泥土里。一部分的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躺在水上一样。”这棵榕树是世界上唯一一棵“独木成林”的水榕树,它长于明末清初,历经几百年的风雨,如今依然生机勃勃。婆娑的树叶笼罩着河面,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鸟儿,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步入园中,沿途还能欣赏姜花、狐尾花、情人菊等植物的美丽。清风吹拂,飘来阵阵花香,树叶哗哗作响,伴着几声清脆的鸟鸣,当真是让人惬意。
小鸟天堂中栖息着近40种鸟类,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夜鹭、池鹭、牛背鹭和小白鹭。虽说常见,但要想真正见上它们一面,也需要做点准备。观鸟首先要熟悉鸟的习性。大多鸟类都是朝出晚归,但其中也不乏特立独行的成员。如果你在傍晚看到有鸟儿离巢高飞,可不要惊讶,你所看到的正是夜鹭。夜鹭是一种暮出晨归的鸟,它们与其他鸟儿一早一晚、相互交替,每天的早晚时分一同在天空盘旋飞翔、嘎嘎而鸣,构成了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壮观景象。熟知了鸟的习性后,我们所需的就是耐心了。鸟是善飞的动物,要想仔细的观赏它们的美丽,就一定要有充分的时间和耐心来等候。若是在中午观察鸟儿,就要更添几分细心了。中午正是鸟类休息的时候,它们大都躲在隐蔽的地方,不易观察。但只要有耐心,愿意认真细致地查看,想要找到这些美丽的鸟儿也并非难事。像鹭鸟这种树栖鸟类,一般躲在茂密的水榕树和竹林中。大山雀和暗绿绣眼鸟等也是喜欢在树丛中活动的鸟类。翠鸟和棕背伯劳常落在树枝、电线杆顶端等显眼地方。白鹡鸰及乌鸫等则喜欢在地面活动,一般在草地、楼顶等处便能捕捉到它们的身影。
鸟类的警惕性很强,一旦有人类靠近就会展翅飞远,难以在近处观察,所以观鸟时最好携带低倍望远镜。要是没带望远镜也不要紧,园区内的观鸟楼上有不同高度的望远镜供给大家免费使用。观赏完鸟儿后,不妨到鸟博馆和鸟趣园逛一逛。鸟博馆里不但有鸟类知识、图片和标本,还有人鸟同乐表演,甚至可以用多媒体远程观察鸟类的活动和繁殖。在鸟趣园内我们还可以近距离地喂鸟、赏鸟。园里还有一只极为罕见的白孔雀,开屏时宛如雪域中加冕的国王,高贵而优雅。
园区内还有一座巴金广场,是五邑地区中占地面积最广的纪念广场。广场四周绿树环绕,中心的喷水池带来阵阵凉意,旁边便是一幅刻有《鸟的天堂》的石雕,展现了巴金先生与小鸟天堂的深厚缘分。
先生如今虽已远去,“水网环绕、独木成林、万鸟起落”的评价却吸引更多人走进小鸟天堂。充盈着祥和宁静氛围的小鸟天堂,不但是鸟儿的栖身之所,更是人心灵栖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