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
马降龙碉楼群
00:00
08:21

马降龙碉楼群

马降龙村位于开平市百合镇百合墟东南面,东北距开平市区15公里,是由永安、南安、河东、庆临、龙江5条自然村组成,现有村民171户、506人,80%为侨户。海外侨胞多于国内人口,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马降龙的碉楼为黄、关两姓家族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兴建。

马降龙村背靠气势磅礴的百足山,面临清澈如镜的潭江水,5条自然村像一条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绿水之间。身临其境,翠竹扑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人们辛勤劳作,安居乐业,生态环境十分优美。

马降龙碉楼群仍保存完好有昌庐、骏庐、林庐、保障楼、天禄楼等13座碉楼,这些碉楼造型别致,保存完好,大多掩映于村后茂密的竹丛中,像一串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古木修竹之间,翠竹扶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宛如世外桃源,与周围民居、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茂密的竹林遮盖住了碉楼们的大半部分,碉楼只露出有精美建筑雕饰顶层,人们登高远眺近观,会觉得自己来到了人迹罕至的隐秘之地。其中“骏庐”和“林庐”两座碉楼对外开放,游客们可入内进行登楼望远,将这美丽古村落的风景尽收眼底。

马降龙碉楼群中最具代表性的碉楼是永安村东头的众人楼——天禄楼。众人楼的意思是该楼是村民们集资修建的用于防范盗贼侵袭的碉楼。天禄楼是一边集资一边建造的,该村旅居澳洲的黄琳德对建造天禄楼非常热心,村人暂时未筹到钱,就由他先行垫付,然后慢慢偿还,或者还可以用以工代资的方式缴纳建筑资金。天禄楼第三层的房间全归黄琳德的亲属所有。

天禄楼建设完成后,时有土匪入侵,但永安村村民们发现,土匪基本只抓男丁不抓女性。所以,每天晚上村人每天吃过晚饭,就会把家中的男丁送入天禄楼。晚上10时,天禄楼的大门准时锁上,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开门,让里面的人出来下地干活或者上学,因此,天禄楼又被人称为“男人楼”。此外,马降龙碉楼在保护当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据记载,1963、1965、1968年开平发生3次大水灾,洪水漫过民居屋顶,村民登上碉楼得以避难。

天禄楼楼高7层21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气势巍峨挺拔,与竹林叠嶂而立,颇受游人青睐。由于天禄楼是众人筹资建设,只是用于躲避土匪侵袭的普通众楼,所以从外表上看,天禄楼整体平平无奇,没有像其他私人碉楼那样有许多精美的西式雕花。第5层以上,每层都有四方环形天台,其中第5层天台外侧建有钢筋混凝土花式栏杆,楼房与天台之间,是罗马式圆柱拱形装饰的走廊,第6层为公共活动的场所,第7层为中西合璧建筑特色的瞭望亭。天禄楼1-5楼没有明显的分层,只是每一立面都开有整齐排列的15扇厚实的铁窗。第1至5层共有29个房间,每个集资户各有1间,登楼环顾,四周景色美不胜收。

如今,马降龙碉楼群周围的竹林仍然苍翠欲滴,身后的百足山仍然郁郁葱葱,潭江河水清澈见底,风光秀丽,生态环境美丽,这样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是马降龙村突出的特点。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马降龙村的人民做好“双统筹”,既保护好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碉楼群,又保护好一片自然环境,赢得每年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以及良好人居环境的“双丰收”。

选择集数(共1集)

  • 1
  • 马降龙碉楼群
  • 08:21
  •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