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
锦江里碉楼群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锦江里碉楼群

在广东有一处地方是不得不提的,那便是开平碉楼,它在2007年6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广东省第一处世界遗产,也是至今广东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而锦江里碉楼群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锦江里隶属开平市蚬冈镇,其东北距离开平市区有22公里。在清朝光绪年间,由黄氏家族按照规划建成此村,村落规划严整有序,由当时在黄氏家族中威望很高的黄贻桂画定了村首界面线,规定纵巷宽 1.5 米 ,每三排建一横隔巷,第一条横隔巷宽 1.5 米,从第二条横隔巷开始一律宽 60 公分 ,划出统一面积的宅基地由族人认购,要求房屋统一为 6 米 高。在村落后并列着的瑞石楼、升峰楼、锦江楼 3 座碉楼。

走进锦江里,入村处是一条一车宽的田间水泥路,在村子前有一条小河,高高的堤坝把村子保护起来,放眼望去,整齐的民居和高耸林立的碉楼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河、大树、碉楼、古村形成了一派怡人的岭南田园风光。

穿过村中小巷,瑞石楼、升峰楼、锦江楼 3 座碉楼并排而立,锦江楼居中而立,左右分别并立着升峰楼、瑞石楼。其中锦江楼是典型的众楼,建于1918年,由村民集资修建,楼高 5 层 17.36 米,由钢筋混泥土修建,顶层为悬挑出来的平台,正中为一悬山顶的楼屋,女儿墙的一面印着红底黑字的“锦江楼”,其余墙面则是中西融合的灰塑图案;建筑形体简洁,朴实无华,墙体上密布着倒“T”型和“I”型枪眼,枪眼口正对巷道,门窗均由铁制成,是防御性明显的碉楼。

而位于左边便是升峰楼,建于1928年,由黄峰秀所建,是其赴美谋生,经商致富后回到家乡所建,楼名取了“升峰”二字,寄寓着楼主黄峰秀希望事业升腾的意愿。黄峰秀晚年后落叶归根,从美国回家乡后一直居住在楼内,直至终老。因此升峰楼与锦江楼大有不同,是典型的居楼。该楼高七层,钢筋混泥土结构,比例匀称,结构复杂,建筑风格带有浓郁的西方异域风情,从顶层开始凸现西方建筑风格,造型最为特别,其中四周悬挑建筑罗马式柱廊,巴洛克角亭,亭四角为三柱一组巨柱组合。外墙蓝色抹浆,灰塑,壁画精美。在楼内第五层客厅悬挂着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朱耷“八大山人”款识的书画中堂和对联条幅,使其更具中国传统风韵。

位于右边的瑞石楼是中西建筑风格完好结合的典型,也是开平现存最高、最美的碉楼,有"开平第一楼"之称。瑞石楼的主人叫黄璧秀,号瑞石,是其在香港经营钱庄和药材生意致富的主人为其在家乡居住的父母以及妻子修建的,楼高25米,有9层之多,是典型的居楼式碉楼。该楼以黄璧秀的字号“瑞石”命名,“瑞石”就是美玉,也是“璧”的意思。瑞石楼在立面上运用西洋式窗楣线脚、柱廊造型,大量的灰塑图案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的福、禄、喜、寿等内容,在西洋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但在该楼修建第6层时,曾被黄壁秀其父亲阻止,试图封顶,因为锦江里周围的碉楼都是4至6层高,老人不希望太张扬,但黄璧秀没有听从父亲的劝言,碉楼继续向上施工。他告诉父亲,这座碉楼的设计是9层,他就是要在全村、全乡、全县建最高、最壮观的碉楼,让人们远远就能看到黄家的碉楼,无人可比。最后,一幢9层高的碉楼傲然矗立在80多年前的开平农村,直到今天还令人叹为观止。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