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平楼
雁平楼位于广东开平百合镇齐塘村委会河带村,建筑坐北朝南,楼高五层,占地面积120平方米,被一小片竹林、树林包围着,周围有四五家村民,此外就是无边的稻田和竹林。雁平楼楼主为清朝贡生黄升桂之嫡孙,名为黄沾春,生于1880年,卒于1942年。黄沾春于1894年奉父命出洋留学,四年后回家结婚,三年后携妻儿移居加拿大。1922年举家归乡,为防止匪盗,黄沾春于1923年兴建了雁平楼,耗资三万双毫银。
雁平楼整体呈清灰色,楼身斑驳,灰色的灰雕图案和字体若隐若现。整个碉楼厚重、大气、非常壮观。该楼的设计在开平碉楼中独一无二,设计精美,整体呈对称性,方方正正,线条分明,很有建筑美感,众多的回廊和柱式就像罗马城堡式碉楼。其雁平楼整体可以分为两半,下半部分较为普通,似一般房屋建筑,每一面都开有多个排列整齐、间隔均匀的铁观察窗;上半部分建筑精美,可以分为三层,每一层楼的外墙都有西式雕花,自下而上,每一层的面积由大到小变化,似金字塔的构造。顺着严肃紧张的楼体向上看,却发现了团结活泼的半圆形拱顶、流线型雕花,犹如希腊、罗马等地的浪漫建筑元素大聚会。雁平楼上半部分的前两层楼的每个立面各有10条廊柱支撑,蔚为壮观,与墙面上的圆拱形一起,构成一个个精致的西式窗子。从远处观望,整栋楼的身上像是长满了“眼睛”。更有意思的是,雁平楼的顶部、上半部分的第三层是一个小房子也就是整个“金字塔”的“塔尖”,外观看似平平无奇,但是它的屋顶,也是作为整栋楼的屋顶,是用混凝土按照当地传统做成四角攒尖顶起翘的形式,中西合璧,传统与现代,在这栋楼中得到了很好的交会和融合。
雁平楼和它的主人一样,都是“洋装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都是“学贯中西”的精英。看完楼的外观,再进入楼内,打开有百年历史的黄铜门锁,一幅原汁原味的岭南民居图展开在眼前。一明两暗的格局,堂屋迎门放着条案、八仙桌和太师椅,两旁的槅扇门里分别是主卧室和书房,主卧室里放着雕花大木床和雕花梳妆台、脸盆架子。从二层开始,每层楼梯间都有一个小小的洗手间,里面放着一个实木马桶。一个雕花槅扇门隔开楼梯间和楼层小客厅,小客厅与楼梯互不打扰。围绕小客厅的,有四个房间,其中一个房间是厨房,其余是卧室。
雁平楼的名字很有诗意和浪漫气息,因其是当中最高的建筑,号称与天际飞雁齐平,故名“雁平楼”。试想这一场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傍晚时分的秋天,在雁平楼楼顶的平台眺望开阔的远处,凉风习习,云蒸霞蔚,晚霞如锦,雁过长空,乡民们耕作归来,家家炊烟袅袅,橘红色的晚霞,翠绿的田野,灰白的炊烟,多么美的场景啊。
随着时光流逝,社会的逐渐发展,雁平楼的重要作用——防盗已经慢慢地失去它原本的意义。它厚实的墙体不再需要抵御枪弹的射击,而可以供游人抚摸,来感受它坚实的身体,感受历史的厚重;观察窗也不再需要常常保持紧闭,而可以敞开常开,让阳光和雨露进到屋里,让游人的欢声笑语进到屋里,从而让古老严肃的碉楼变得更加平易近人,更加轻松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