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粉葛
广东地处亚热带地区,夏季酷暑难耐。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广东人比较容易上火,就需要一些清凉的饮料和汤水来滋润身体,这也造就了广东地区凉茶和老火靓汤的盛名。而在众多老火靓汤当中,有一款清热解毒的靓汤想必许多广东家庭都曾经煲过,它需要的材料有玉米、胡萝卜、马蹄、猪骨以及一种我们今天要提到的清热食材,这种食材的名字就叫做粉葛。
粉葛,豆科葛属植物,分布于不丹、老挝、缅甸和中国等地区。粉葛最初生长于山野灌丛或疏林中,具有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以及清热解毒等作用。粉葛入药可治疗高血压、心绞痛、胃溃疡、胃痉挛、胃炎性疼痛等诸多病症,因此它既是膳食佳品,又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
粉葛分布地域广阔,品种也是数不胜数,而说到粉葛的优质品种,就不能不提江门的鹤山粉葛了。关于鹤山的粉葛,有一个很有名的说法:“北有人参,南有鹤山双合粉葛”。鹤山粉葛享有如此美誉,足见其品质上佳。2020年,农业农村部发布了第二百九十号公告,鹤山粉葛成功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再次证明了它的优秀品质。
从具体形状来看,“鹤山粉葛”外观通常呈橄榄形,须根少,无分叉,外皮有轻微皱褶、呈淡棕色,而内部的葛肉则是呈乳白色。相较于其他地区的粉葛而言,“鹤山粉葛”的独特口感是甘甜无渣。其主要原因是淀粉含量高,而粗纤维却比较低,口感更加甘润。
鹤山粉葛能有如此品质,首先离不开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鹤山地貌独特,地形东西宽,南北狭长,中部则山峰绵亘,丘陵起伏,地势自西略向东倾斜。这带有一定起伏的地形正好符合粉葛生长需要的良好排灌条件。此外,鹤山当地的土壤是有机质充足且土层深厚的弱酸性沙壤土,这简直就是粉葛界的“天堂”。更重要的是,鹤山粉葛产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天则因其境内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气温也相对较低,而且当地年平均日照达一千七百八十九个小时,年日照率达百分之四十点一,这就为粉葛生长带来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总体而言,当地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温度、光照、热量、雨量充足,因而四季都适宜种植粉葛,种出来的粉葛也都个个“体态饱满”、质量上乘。
优越的自然条件让鹤山粉葛有了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而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则是让鹤山粉葛的品质变得越来越好的后天秘诀。在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上,当地选择的是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细叶粉葛;在生产过程管理上,鹤山当地专门制定了一套《鹤山粉葛生产技术规程》。里面包含了生产育苗技术、大田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采收贮藏技术等诸多内容,种植流程均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辅之以长期实践验证而成的结果。在这样的后天条件下,鹤山粉葛成功脱离了无序发展的瓶颈,进入到了一个科学化的新型发展之路。
鹤山粉葛也为江门带来优秀的品牌价值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鹤山市有着悠久的粉葛种植历史,早在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的《广东通志》里,均记载了鹤山粉葛这种土产品。也就是说,至少在四百年前,鹤山粉葛已经扬名广东。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鹤山粉葛成了鹤山的一个招牌,吸引着外界的目光,对鹤山地方形象的树立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经济效益上,鹤山粉葛在以前或许只是当地农民养家糊口的一种手段。而到了现在,规模化科技化的生产,让鹤山粉葛成为脱贫攻坚的“急先锋”。以鹤山粉葛的一个重要产区——双合镇为例,这里的粉葛生产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民”的发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间接推动了粉葛的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在加工上,该地引进了一些粉葛深加工的企业,通过延长产业链的方式,大大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而在销售经营上,当地也通过举办粉葛拍卖会、“千人粉葛宴”等手段,保证了粉葛良好的销售情况。在这多种手段并举的帮助下,当地农民获得了比之前零散经营多得多的收入,这也是鹤山粉葛作为产业载体对当地脱贫攻坚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沧海桑田,江门鹤山在历史的变迁中已发生了无数次变化,这圆滚滚、胖乎乎的鹤山粉葛也越变越好。它是大自然送给鹤山的一份厚礼。相信在未来的时光里,鹤山必定会利用好这份“礼物”,来为当地百姓的美好生活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