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南楼
赤坎南楼也被称作开平南楼,位于广东开平市赤坎镇腾蛟村,建造于1912年,是一个纯粹用于防卫作战的碉楼,由当地司徒氏的华侨和侨眷为了保卫乡里而修建而成,楼高7层19米,占地39平方米,为钢筋混泥土构造,每层设有机枪和探照灯,目前已入选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赤坎南楼纪念公园是开平市人民政府为纪念保卫南楼,阻击日军的七名司徒氏自卫队队员而建造的。抗战后期,日军节节失利,计划撤出中国战场,因为陆路被摧毁,企图打通谭江撤退至广州的水上的通道,因赤坎南楼扼守谭江,因此成为日军的疯狂巧夺之地。在赤坎最需要保护的时候,伪政府军却闻风而逃。1945年7月16日,日军进犯赤坎镇,早有防备的赤坎人组建起了自卫队,在日军的必经之地,扼守南北两座坚固的碉楼,进行狙击。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北楼被攻破,自卫队难以支撑。为了保护乡亲,自卫队的成员商议,集中突围,掩护群众。但在这时,自卫队中七名司徒氏家族的年轻人——司徒煦、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浓、司徒炳毅然站了出来,他们决定坚守南楼,掩护大部队撤退。七个人,就在那么狭小的南楼里,战斗了七天七夜,重创日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七位烈士把枪支砸毁,在墙上定下遗言:“誓与南楼共存亡”。日军久攻不下,调来迫击炮等重型武器进行轰击,但因楼房坚固,不能奏效。最后,灭绝人性的日寇向南楼施放了毒气弹,七壮士昏厥后被捕,拒不投降,英勇就义。在全世界一片曙光,胜利在望的时候,司徒家的七位烈士,却永远的停在了最黑暗的那一刻,永远都看不到属于他们的胜利。在此之前,他们留下了一封遗书:“我等保守腾蛟,历时四日来,未见救援。敌人屡劝我投降,我们虽不甚读书诗,但对于尽忠为国为乡几字,亦可明了。现在我们已击毙敌十六名,亦已及相当代价。现在我们各同一心,于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六月十五日,自杀于腾蛟南楼,留语族人,祈在敌人退后,将此情况发表报纸上,则同人等死亦心甘矣”。
走进纪念公园,一座高大的牌楼耸立在眼前,上面刻着“南楼”,周围的石碑上刻着南楼七烈士英勇抗日的事迹。从南楼牌楼往正前方看去,一排排松柏树像是卫士一样立在道路两旁,守卫着赤坎南楼。行至中段,南楼七烈士的纪念雕塑立在路中央,他们仍然手持步枪,腰板挺直,眼神坚毅,像是依然在守卫着赤坎南楼,守卫着人民和祖国。雕塑后面不远,便是七层高的赤坎南楼。灰色的墙体上早已密布弹坑炮孔,几大块脱落的墙皮诉说着日军进攻的猛烈,在南楼的中上层上甚至赫然出现几个被炮击出来的大洞;楼层内占地狭小,没有多余的生活设施,南楼内被日军轰开的大豁口宽可通人,在一处射击孔旁边甚至可以看到守卫南楼的队员们当年与日军血战时挥毫写下的姓名。在南楼的附近立着一座七烈祠,纪念着守卫南楼的七烈士。
高高的南楼仍然屹立在谭江边,注视着谭江的潮起潮落,历史不会忘记,是这些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同样,我们也不会忘记英雄,英雄事迹永远铭记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