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系列
黄高扬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黄高扬

黄高扬,又名炳增,1918年出生于广东台山县西村乡高龙里村的一个华侨家庭,是名震港九的抗日英雄。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时,19岁的黄高扬高中毕业,经过党组织的介绍,他毅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参与培养抗战青年人才的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春,黄高扬受党组织派遣,由延安回到广州,再接受中共广东省委委派的任务,担任东莞县委武装干事。在10月上旬,黄高扬出任中共东莞县清溪区委书记,任该东宝人民抗日游击队下辖的中队指导员。同年8月,黄高扬和卢仲夫率领队伍深入宝太线,开展游击活动,烧毁了宝太线上南头以东的大涌桥,大量破坏日军军用电话线,伏击日军运输车辆,使盘踞宝太线一带的日军侵略者惶恐不已、坐卧不安。在黄高扬的带领下,游击队不断进行袭击和骚扰,日军惶惶不可终日,没有片刻安稳,不得不于11月30日夜从水路狼狈逃窜。12月1日,黄高扬带领的部队收复宝安县城南头城,当地百姓奔走相告拍手称快。

1941年6月中旬,黄高扬发动当地民兵,在油松坳附近伏击敌人,击毙一名日军大佐,日军侵略者此役死伤30多人,余部仓惶逃回沙头,面对如此惨败,恼羞成怒,于1941年8月13日再次纠集日伪军1000余人,分南、西两路进犯龙华根据地。黄高扬等大队领导人运筹帷幄,组织民兵配合主力,分成两路迎战日寇。在战斗中,黄高扬身先士卒、奋不顾身,与游击队全体指战员一起奋勇杀敌,击溃了来犯的日寇,保卫了龙华根据地。12月底,日军悍然入侵香港,守卫香港的英军部队经过短暂的抵抗后,香港总督向日本侵略者签字投降,从此香港沦陷于日寇魔掌之中。在此危难之际,黄高扬等人接到大队命令,迅速率领一支武工队,进入港九地区的新界、元朗、沙头角、大埔、西贡等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不时还深入香港九龙市区进行活动。黄高扬和蔡国良等大队领导,根据港九地区的特点,以分散活动为主,打日军、除汉奸、炸桥梁、爆仓库,使得港九地区日伪军不得安宁,特别是港九独立大队成功袭击了香港日军与台湾、日本、朝鲜的海上运输线,取得了众多战绩,给总队部提供了大量的经费和战时物资,对解决部队给养困难问题起了重要作用。

1943年12月,东江纵队正式成立后,取消了政训室,成立了政治处,黄高扬担任港九大队政治处主任。1944年4月,黄高扬等大队领导人根据上级关于“营救国际友人”的指示,派出短枪队深入港九市区,救出被关在日寇集中营里面的印度籍官兵17人。21日,又派战士炸毁了九龙第四号火车铁桥,袭击了九龙坳、吉坳、元洲仔等敌人岗哨,在果洲海面截获敌船,使港九敌人陷于惶恐不安的困境。同年5月,香港日军出动近千名的兵力,在炮艇十多艘、战机两架的掩护下,围攻港九大队大屿山中队,企图一举拔掉这屡屡令日寇损兵折将的“眼中刺”。当时恰好黄高扬正在大屿山中队检查工作,他临危不惧,沉着果敢地指挥部队开展反“扫荡”斗争,时间长达半个月之久,由于指挥出色,避免与日军主力硬碰,部队未造成重大损失,保存了战斗力。10月24日,东江纵队实行支队编制之后,港九独立大队改称独立第一大队,由黄高扬、鲁锋分别担任政委和大队长。

1945年8月,日寇无条件宣告投降,抗战胜利,本该天下从此太平,但是国民党为了发动内战,消灭中共武装力量,悍然发动内战,调集军队向我东江流域解放区发起进攻。为了坚持斗争、保存武装、保存干部和作长期战斗的打算,东江纵队于同年九月成立江南、江北、东进、粤北四个指挥部,黄高扬调到江南指挥部任政治部主任。同年10月,黄高扬奉纵队命令,与高健组织一支部队向广东省紫金县挺进。挺进部队组成惠紫五指挥部,黄高扬担任政治部主任。11月,部队抵达紫金县上义地区。不久,黄高扬便患上了痢疾病。由于当时我游击队只能隐蔽在敌人重重封锁的深山老林里面,缺医少药,生活条件恶劣,黄高扬的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变得越来越严重。1946年2月21日,黄高扬在垂危中,仍然念念不忘游击队的生存和安危,用微弱的气力叮嘱大家“战胜困难,保存部队”。在场的游击队指战员们看见黄高扬在临终前依然悬念部队前途命运,热爱部队胜于珍惜自己的生命,人人为之动容,纷纷悲痛落泪。由于缺医少药和饥饿,1946年3月,在深山老林的鸡板坑,这位驰名港九地区的抗日英雄——黄高扬与世长辞了,病魔夺走了他宝贵的生命。牺牲时,黄高扬年仅28岁。为了防止敌人发现,游击队员强忍悲痛,含着泪水,连夜把黄高扬的遗体埋葬在一块无名山沟里。

解放后,广东省紫金县人民政府把黄高扬的骨骸迁葬于紫金县城的革命烈士墓。当年惠紫五游击队的领导人、黄高扬生前亲密战友高健,为黄高扬题写了“碧血千秋”四个大字,以缅怀老战友黄高扬,英雄已逝,但他的革命精神将万古长存。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