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系列
陈开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陈 开

陈开,又名陈海,号天义,出生于清朝末年,是广东洪兵起义首领。

陈开童年时家贫,随父以割鱼草和替人做工为生,后因为父母早丧,10多岁便前往佛山,到同乡冯日在太平坊开设的同茂杂货店当店员。初到时颇为店主器重,后因常与地方会党往来,店主怕受其牵累,便将陈开辞退。此后,陈开靠做木匠、放杉排、撑船为生,生活漂泊无定。

清朝末年鸦片战争之后,由于清朝政府要赔偿其他国家巨款,因此政府持续加大力度从人民身上获取利益,在全国之中广州地区受压迫最为严重,社会动荡,内外交困,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致使许多生活困窘走投无路的人民纷纷加入天地会,希冀推翻清政府的统治。陈开为人勤谨、慷慨尚义,深得工友拥戴,早年加入了“三合会”,即天地会。陈开由于个性刚强,能力出众,很快被推举成为首领。咸丰四年,即1854年7月5日,陈开与天地会成员聚集在佛山石湾大帽岗竖旗举义,占领了县城,蓄发易服,头裹红巾,以“反清复明”为口号,立誓“生死与共,结为一家”。他们以蒙清岗为正营,大雾岗为副营,丰宁寺为大本营,并由丰宁寺和尚邝能任军师,迅速向佛山镇推进,起义军在城内人民的配合下,轻易地攻克了佛山镇。陈开称安东将军,统领水陆各路兵马,管理粮饷。

经此一役,各天地会纷起响应,起义的势头汹涌澎湃,东到广东惠州、潮州,西到广西梧州,北到韶关、连县,南到高州、廉州,营垒相望,旗帜相接。数月之间,起义军连连占据了30余座府州县城。因起义军自称“洪兵”,故这次天地会起义也称“洪兵起义”。陈开领导的大成国起义是清朝时期非常重大的一个起义活动,当时广州地区的人民备受清朝统治者的压迫,生活上难以自足,而天地会的出现则让这些人民有了新的希望,于是纷纷加入天地会中开始反抗清朝,起义军的规模也迅速壮大,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以广州地区为中心,因此陈开也就被尊称为“盟主”。

同年秋天,各路洪兵首领决定联合围攻大城市广州。数十万洪兵经集结后,从水陆两路向广州进逼。水上洪兵战船数千艘,控制了珠江河面,陆上则分兵三路,直扑广州的东、西、北门,汇合于广州城外,把广州城围得水泄不通。两广总督叶名琛被围在广州城内达半年之久。最后,城内官兵拥有英、美等国的船只不断运载粮食军火接济,而起义军则由于补给困难,粮食缺乏,长此以往会导致军心涣散,无法再坚持下去,只得放弃对广州的围攻,毅然实行战略转移,分头北上和西进。1855年春,陈开组成强大的船队,继续沿江西上,向清朝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广西进军,陈开率领的部队在梧州冲破了清军的重大堵截,最终进入广西。同年9月27日,陈开义军攻占广西浔州府城,即今桂平,建立“大成国”,改元“洪德”,改浔州为秀京,并蓄发易服,颁布法规,铸“洪德通宝”钱币,设官分职、发布文告、征收赋税,积极进行政权建设,此后,大成国成为广西天地会起义的中心。10月初,攻克贵县,即今贵港市,至1856年10月,起义军已攻克武宣、平南等地,初步开辟了以浔州为中心的根据地。陈开劳苦功高,颇得军心,因而被推为镇南王,旋又改称平浔王。陈开指挥起义军沿江东下,攻占平南、藤县,包围梧州,起义军连战皆捷,重创清军。1857年3月15日攻占柳州。接着又连克柳州、庆远二府所属州县。7月28日,于广东都城全歼增援梧州的清军广东水师,9月27日,起义军克梧州城。至此,大成国起义军又发展到数十万人,先后攻占7府及30余座州县城池,控制了大半个广西。

1857年,陈开、李文茂约桂东北的黄金亮起义军,从东南西南和北面三路会攻桂林。由于桂林危急,清政府不断调湘军入广西,企图极力瓦解起义军。1858年春夏之交,由于清军拼死据守,大成国起义军三路攻取桂林的计划未能实现,只能先后撤退。陈开撤离桂林前线后,梧州失守,只得退回秀京。1860年初,清政府又增派刘坤一等统湘军入广西,协助蒋益丰、刘长佑围剿大成国起义军。第二年春夏,清军从上游下游两面夹攻秀京。陈开遣水师与清军在平南丹竹经历了一番苦战,不幸陈开军战败,导致精锐尽失,平南失陷。

1861年8月21日,秀京失守。陈开退出秀京后,本拟到贵县投奔石达开。但因石达开已撤出贵县,未能实现。紧接着,陈率部突围时至贵县大滩遭伏击被捕,陈开不幸被俘,于浔州就义,壮烈牺牲,大成国自此败亡。余部有的投奔石达开,远征四川;有的在隆国公黄鼎凤率领下,在贵县一带继续进行反清斗争。浩浩荡荡的起义焰火就这样被熄灭了,陈开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与反动腐朽的清王朝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在我国农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绚丽而悲壮的篇章。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