镬盖山六壮士战斗遗址
镬盖山位于恩平市大田镇朗底圩西南侧,海拔240米,山顶平坦,形如镬盖,因而得名,其山势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镬盖山是革命的象征,是革命战士大无畏的传记;而在朗底墟内也伫立着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这便是“镬盖山六壮士战斗遗址”。
1949年夏,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候,国民党广东当局为败退海南作准备,增兵粤中地区,妄图控制粤西交通大动脉广湛公路粤中段。7月8日,国民党军600多人偷袭驻扎在恩平蓢底游击根据地的粤中人民武装。当时解放军驻军仅300多人,敌我力量悬殊,部队在中共粤中军分委副主席的指挥下奋勇抗击敌人,并派出红星连一排28人,在副排长吴宽和政治服务员关森的率领下抢占镬盖山高地,与原在山上警戒的战士会合阻击敌人。
这天上午7时开始,镬盖山顶上的哨兵发现敌情,用打竹帽、摇红旗、鸣枪等方法,发出了多次战斗信号。吴宽率领28名战士立即出发,抢占镬盖山;独一团、五团等部指战员,奔赴镬盖山东北部的官河村郊一带踞守,严密封锁了石鼓迳;朗底区队登上山南侧的尖顶仔,与一排战友互相配合,坚决阻击敌人。
吴宽等登上镬盖山后,分成3个战斗小组,埋伏在树林和草丛中,准备迎击敌人。镬盖山下的石鼓迳,是恩城及各地过往朗底墟必经之路。9时许,经过化妆而混进了趁墟人群中的部分敌军,窜到石鼓迳后,沿着右侧一条山脉向上爬。当他们进入步枪有效射程时,吴宽发出命令:“打!”战友们霎时击毙一批敌人,敌军随即退回山下。
稍后,敌军在猛烈火力掩护下,又从南北两边向山上进攻,妄图对粤中纵队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可是,粤中纵队指战员们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改变了战术,机动灵活,声东击西,打得敌军晕头转向。不过,由于力量悬殊,不久被敌军突破了防线。吴宽又带领战友们反击,最终把敌军打退了,粤中纵队有3位战士负伤。
与此同时,敌军在山下向石鼓迳发起了多次进犯,都遭到粤中纵队其他部队顽强抵抗。我军击毙敌军官兵20余人,取得初步胜利。敌人碰钉后,就改变了进攻方法,派出部分队伍登上镬盖山北部的狗拉山,用轻重机枪等主要武器,向粤中纵队独一团及五团阵地猛烈攻击,遏制了粤中纵队的火力。同时,架起一批六零炮、迫击炮等重型武器,先对着镬盖山狂轰滥炸,然后分3路向山上进发,双方战斗持续到下午2时许。
驻扎在朗底墟的军民及百姓,都已先后转移到安全地方。随着战斗任务完成,我军各部队也分批撤离了战场,只有吴宽等少数战士留守阵地,作最后转移。此刻,敌军乘虚而入,其主力部队穿越石鼓迳,进入平山村追击粤中纵队,另一股敌军登上镬盖山顶,向我方进攻。吴宽和战友们撤到一处山坑竹林时,被山上及附近敌军重重包围,形势极其险恶。敌人对粤中纵队首先采取利诱软化,威迫投降,毫无效果后,就用强大武力进攻。吴宽、关森、苏宙、吴浓、谭植、关华6人聚集在竹子下,商量对策。
吴宽说:“全国人民解放即将到来,我们宁死也不投降,不当敌人俘虏,不向敌人交出一支枪和一发子弹!”政治服务员关森一面撕毁身上携带的所有文件资料和战士花名册,一面激动地说:“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一发子弹,就同敌人拼到底!为人民的事业而死,是无上光荣的!”吴浓等含着热泪说:“我们是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的战友,时至如今,不求同日生,但愿同时死,为人民死而无悔!”战士们纷纷表态后,除了留下两枚手榴弹外,把全部武器及其他用品砸烂,准备用生命迎接新战斗。
傍晚时分,敌军开始大规模搜索,这时粤中纵队6位英雄战士站起来,手挽手,肩并肩,脚踏大地,仰望苍天,由关森带头高呼:“我们为革命尽忠到底!”“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席地而坐,构成梅花图形。片刻,吴宽一声令下,引爆了一枚手榴弹,瞬间,口号声、手榴弹爆炸声汇成一股巨浪,震撼了祖国山河。
10时许,五团红星连一排战士关华苏醒后,发现其他5位战友已经牺牲,身负重伤的他向镬盖山西北方向爬行寻找部队,直到凌晨2时才在2公里外的教子山村被五团哨兵发现。在部队医疗站,关华昏迷了3天3夜,经抢救终于生还。
镬盖山六壮士事迹震惊粤中,镬盖山因此闻名遐迩。2003年11月14日,镬盖山六壮士惟一幸存者关华在开平市病逝,享年85岁。英魂浩气贯乾坤,何须马革裹尸还。镬盖山六壮士,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响遏云天的壮歌,他们的英勇事迹为恩平县人民解放斗争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镬盖山六壮士”用短暂而又悲哀的青春年华谱写了一首流传至今的伟大颂歌,他们的名字将永远被一代又一代人所传诵,我们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让革命战士的精神世代永存,开拓创新攀登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