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川岛石夹螺饭
说起江门台山,最出名的可能就是“台山黄鳝饭”,但实际上台山还有一道极具特色的饭,有着“翡翠白玉焗饭”、“天下第一饭”的美名!那就是上川岛的“石夹螺饭”!
如果说黄鳝饭是煲仔饭中的皇帝,那么石夹螺饭就堪称煲仔饭中的皇后!
台山上川岛、下川岛的海鲜特产十分丰富,天然环保,味道鲜美,有石斑、龙虾、膏蟹、花蟹、将军帽、皇冠螺、翡翌贻贝、狗爪螺、沙白、辣螺、角螺、石夹螺、鳖、紫菜、龙虾、对虾、石斑鱼、鲍鱼、青衣、青蟹、翡翠贻贝、海龙、海马等数百品种,而石夹,就是上川岛特产的一种贝类。
先给大家科普一点小知识:在香港,始建于1954年的首个公共屋邨坐落在九龙石硖尾,名为石硖尾邨。
而粤语中的“石硖”,在广东地区除了指一种龙眼的品种,在毗邻香港的江门台山多数指当地一种名为石夹的海螺。这种只有大拇指头大小的贝类生物,附着在礁石上狭窄的石缝中,色泽青绿,犹如翡翠。在这螺中还住着一只几毫米大的小螃蟹,这种螃蟹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螃蟹,但是壳、螯、爪等“五官”俱全,莹白剔透,整个儿看上去就像翡翠中的白玉。据悉,石夹因紧紧依附在岩缝上,常常缺乏食物,但它却可以为到处游走的小蟹提供“住房”,而小蟹也是要“交房租”的,是石夹的 “米饭班主”,靠它捕捉浮游生物供养石夹。 因此,上川岛有句俗语说“蟹仔搵来石夹食”,说的就是这种奇特的共生现象。
这种只在上川岛才有的石夹螺在当地成为了一道独一无二的美食,当地渔民用其肉做主料烹煮成煲仔饭,螺肉和寄生蟹有嚼头,味道鲜,连同米饭焗熟,加上点葱花,香味鲜味会一起在舌尖上跳舞,让人不禁想当一回“饭桶”!这就是只有在上川岛才能品尝到的石夹螺饭!
石夹螺饭好吃,但食材却来之不易,因为螺壳颜色与海泥相近,多数呈灰褐色或黑褐色,潮水退去后在石缝中可觅得其踪迹。当地渔民采收石夹螺就像一场与潮汐之间的赛跑,需抓紧潮水退去后至下一次涨潮前的时间,借助尖嘴的小铁棍,眼明手快地把藏匿在石缝中的石夹螺撬出。
石夹螺饭以石夹螺肉和螺内的寄生蟹为主要食材,制作比较耗时。首先要先把石夹螺去壳取肉,清洗干净。两三斤重的石夹螺,去壳后的螺肉大约只有半斤。接着,用瓦煲将新鲜的台山米煮成白米饭。同时,将螺肉、寄生蟹与姜葱、蒜蓉,加入盐和酱油炒好。待米饭煮好之后,将炒好的螺肉等铺在饭上,焗大约5-8分钟,之后撒上一些葱花,便可上桌。餐厅还对这道美食进行了改良,加入了五花肉粒,五花肉带有较多的猪油,制作出来的味道更香。
新鲜出炉的上川石夹饭香气四溢,闻之便已令人垂涎。揭开锅盖,黑黄色的螺肉和肉色小螃蟹铺满在白色米饭上,在翠绿的葱花、香菜梗衬托下,颜色甚是丰富、诱人。此时先别急着吃,要把饭搅拌均匀,盖上锅盖再焖大约2分钟更好味。此时入口满口生香,美味在舌尖绽放,味道鲜美无比。米饭粒粒分明,软硬适中。
石夹螺肉不仅脆嫩甘甜,还有滋阴补肾的作用,而幼蟹也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对于讲究食补的老广来说,这种又美味又养身的特色美食自然大受欢迎!
随着海岛游的兴起,到台山看海听浪、驻礁垂钓、刨沙捉蟹、戏水拾贝的游客越来越多,带旺了上川岛一带乃至台山的餐饮住宿行业。味鲜饭香的石夹螺饭,已成为台山黄鳝饭之后又一特色主食,尽显海岛“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