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粘米角
粘米角,恩平人又叫做“角仔”,“角仔”在恩平点心的“江湖地位”非常高。每逢家有喜事或逢年过节,妇女们都会拿出最好身手来包“角仔”,以款待亲朋好友,因此在很多恩平游子的心里,粘米角就代表了“妈妈的味道!”
广东人说的“粘米”并不是糯米,其实是“占米”,源于早期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是一种很高产的大米。包粘米角的皮通常都是选用粘米粉和开水搓揉发泡而成,这就跟北方用面粉发酵的饺子皮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粘米角的馅料也有咸甜之分,甜角仔多采用猪油、猪肉皮、花生碎、芝麻等做馅,油炸成金黄色,摊凉后皮脆馅糯,酥香可口,被称为“”金角仔”。油炸万物的“油炸党”粉丝一定不能错过“黄金角”这道美食!
咸角仔又被称为“银角仔”或“白角仔”,一般都是以新鲜猪肉(或腊肉)、干虾仁、胡萝卜、头菜、韭菜、花生等剁碎搅拌而成。咸馅的角仔多半采用蒸笼蒸煮而成,在蒸之前,先在蒸笼底部刷一层油,这样蒸出来的咸角在口感才会鲜香嫩滑,皮薄馅美,一口下去,嘴角流油!咸角仔相对油炸的甜角仔更适合中老年人食用,口感更清淡、不易上火,也更易于消化吸收。
而最考究恩平主妇们手艺的关键环节,就是包“角仔”啦!一枚颜值在线的“角仔”,看上去跟饺子有点相似,但细节却大为不同!其诀窍在于:“包有馅”和“出角”!
“包有馅”就是指包角仔的馅料要足,每一个角仔匀称有致,既饱满又不会撑破角仔的“肚子”!
“出角”的意思,就是最后封口收边时要让角仔形成一个完美的弧度,既似弯月又像元宝,寓意着“抱金银,财满屋”美好愿景!
每逢佳节,恩平人的家里就会摆上满满的金角银角,香气四溢,喜气洋洋!这种充满仪式感的食物往往总是寄托了家中长辈对美满生活的憧憬和祈望,然而最开心的却是一哄而上的小朋友们,双手抓满金角银角就迫不及待的往嘴里塞,满嘴满脸都是灿烂的幸福和满足!
特定的地方,特定的时间而诞生的特定的食物,从而将一种故土情怀和节日氛围牢牢的锁定在了这一只只角仔之中,离乡的五邑赤子,每每午夜梦回,总是被这一缕只有家乡才有的味道魂牵梦萦,醒来后似乎唇齿间还隐隐约约留有一丝余味……
这是一种只有自己人才能心领神会的默契,外乡人可能搞不清楚,常常看形状会误以为就是饺子,角仔跟饺子在广东人的普通话里发音也相当含糊,更让外人云里雾里傻傻分不清楚……但对于恩平人来说,这是完全不同,绝对不能混淆的两个物种!你若想再探究竟,他们就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给你讲述一个关于故乡的故事。
许多我们心心念念惦记的味道,其实都是源自从小的生活和记忆,它们不同于今天我们在城市里只为饱腹或应酬的那些快餐或宴席,它们其实与食材、味道都无关,而是与那个地方,那些时光,还有那些人有关。而这些因素,才是真正无可替代的深层味觉!
就好像恩平的粘米角仔,其实也是恩平人生活中最寻常不过的食物,但往往就是这种习以为常才会在每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心中形成了最根深蒂固,不可改变的味觉记忆。一旦离开,就会发觉哪怕吃遍全世界的山珍海味,但难以忘怀的,却始终还是妈妈亲手包的那一笼“角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