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火蒜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吃过一种叫“豉蒜”小食,那诱人的个头,圆圆的、油光闪亮,好不令人唾涎欲滴。好的卖相固然诱人,而品尝之后才发现这种“豉蒜”的味力是那么了得,离鼻不远处即闻阵阵的豉香,加之蒜头浸泡过豉油特有的香味随之而来,细细品嚼,爽口中带点微辣,咸淡适中。
金山火蒜是侨乡开平市的特产,有百多年历史。清光绪年间首先在水口镇书厦青龙里种植,后逐渐流传到周边乡村如寺前、金山等地大面积种植。由于该蒜经过火焗后能保存较长的时间,可常年出售,因蒜头晾干后用烟熏,致使蒜头的表皮形成棕黑色,故称“火蒜”,又因其产地在环梁金山一带,早期又从金山码头大量出口,故称“金山火蒜”。
金山火蒜的收获期较一般的蒜要早一个月,其单粒生长,柄细头大,颗粒分明。每年10 月种植,次年3 月即可收获。蒜农告诉我们,同一块地里的蒜头不可能同时成熟,生长粗壮的蒜会迟熟些,生长幼弱的蒜会早熟一点。采摘时,要先摘幼弱的蒜,可不要乱来。
金山火蒜蒜粒非常圆,肉肥衣薄、蒜味辛辣,味道浓郁,胶质丰润,带强烈浓郁的特殊气味,具有较强杀菌能力,其药用价值也很高,所含大蒜素被誉为天然广谱抗菌素,又是降脂的“良药”。而且吃起来粉香粉香的,有趣的是吃完之后都不会口臭,完全不用吃口香糖清嘴。
当年,四邑华侨闯金山下南洋,行囊里除了陈皮,一般都还有火蒜。在漂洋过海的路上,火蒜按摩着他们的肠胃,带着华侨们的家乡情,抚慰着他们的乡愁,此时此刻,蒜头不仅是调料,也是药品,更是镇静剂。
蒜头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香料或者副料,但金山火蒜绝不只是做“绿叶”,更是主材中的“牡丹”,如“金山火蒜焖珍珠蚝干”,就是最好的例子。
把金山火蒜去掉蒜衣后,用中温把蒜炸至金黄色后备用,再将珍珠蚝干浸透,去清杂质,加上两三件火腩作配料,材料组合比例约2:1即可。然后爆香姜茸、蒜茸,放入火腩、炸金山火蒜、珍珠蚝干略炒,加入淡汤浸至过面,焖约十五分钟左右,调味后便成为一道美味的菜肴。
开平人还用火蒜来炒羊肚,是当地一道名菜。羊肚固然味美,但金山火蒜才是“主食”。用于炒羊肚的时候,蒜子切片,香味渗入羊肚,蒜肉变得甜美,可以当作蔬菜食用,还相当爽口。当菜式上桌时,那浓浓的蒜香,真不知令多少人往肚里咽口水。
金山火蒜在开平的栽培历史悠久,是主要的冬种作物之一。以蒜衣绛红,肉质瓷白,生辛辣熟甘甜,胶质丰润的特有品质而闻于海内外,历来为出口创汇产品。发展火蒜,不但能出口创汇增加经济收入,还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