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系列
新会陈皮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新会陈皮

自古广东三件宝——陈皮、老姜、禾秆草。陈皮不仅是广东的一宝,更是全世界华人公认的一宝,是中国的一件国宝。

说起陈皮,产地 很多,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都有。但真正让华人公认为第一的陈皮,当属广东的“广陈皮”;而在“广陈皮”当中又被公认为第一的,就只有“新会陈皮”。陈皮无愧是广东的骄傲,无愧是新会的骄傲!

至于新会陈皮为什么会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当然并不是一人称好便是好,而是因为本身品质过硬,赢得了消费者和行业的认同,才会声名鹊起。如今的新会陈皮,已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远销海内外。

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陈皮“今天下以广中(即新会)来者为胜”。清代大医师叶天士在所开的中药“二陈汤”中,特别写明“新会皮”。因陈皮以广东新会所产最佳,在历史贸易中,也特称“广陈皮”。从中可见,自古时起,新会陈皮的声誉就已不一般。

新会,古时称冈州,地处广东省三门市辖区,珠江三角洲银洲湖畔,潭江下游。历史上文人雅士居多,梁启超、陈白沙、陈垣等均是新会人士。虽说这些人均出自此地与新会陈皮闻名并无相干,但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既能孕育一方人,孕育出陈皮这样的好物也不算稀奇。

处于三水交汇之处的新会,说到灌溉水源,自然不用发愁。此外,河流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水源,还带来了丰富的矿物质和营养成分。因此,这里土壤肥沃,适合栽种柑桔。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沛,也因此而具备了充足的湿热条件。所以你看到的新会陈皮皮厚适当、油包粒大、油室饱满、芳香浓郁、形成片张较大,有着傲人的品质。

新会陈皮所用品种为茶枝柑,也叫新会广陈柑或陈皮柑、新会大红柑。早在明清时期,新会柑便被列为贡品,年年进贡。历史上还有大种油身、细种油身、大蒂、高督等四个品种其中又以大种油身、细种油身为上品。而后经过驯化,成为如今的新会柑。

新会陈皮为芸香科茶枝柑的干燥成熟果皮,陈皮之中最为地道。常3瓣相连,比较薄(约1mm);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地柔软。又以片大、色鲜、油润、质软、香气浓、味甜苦辛者为最佳。也正是得益于茶枝柑优异的品种,使得新会陈皮中, “挥发性油”和“黄酮类物质”含量均高于常见芸香科品种。

新会种植果柑的的历史已超千年,而加工陈皮的历史也超过700多年。数百年来,正宗的新会陈皮,依然是要在“街边晒”的才是最好。

每年9月起,是新会茶枝柑丰收的季节,此时处处果皮满地。路边街头,成千上万的三瓣柑皮密密麻麻地一只挨着一只,懒洋洋地“晒太阳”。这番独有的“季节性” 景象在会城街道茶坑、东甲、天马等村以及古井、崖门、双水等环银洲区域,早已“见怪不怪”。在广袤的新会地区,除了种植农户,家家户户也都有自家晾晒陈皮 的习惯。从工厂、商户,到市民街坊,个个都在城区的小巷、院子摆起了规模不一的“陈皮阵”,这阵势将持续两个月。

事实上,在现代的陈皮产业链中,早已出现不用“看天脸”的机械烘干设备,从原料的选取和验收,鲜果取皮,烘至果皮发软,果皮翻反、恒温烘干,入库贮存陈化等都“一条龙”搞掟。

新会陈皮香味芳香扑鼻,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同时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所以向来享有盛誉!2019年11月15日,新会陈皮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20年7月27日,新会陈皮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新会陈皮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产业不断升级中,必然会更加大放异彩,百世传香!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