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健学校旧址
得名于镇东半月形山岗的月山镇,位于开平市东北部。镇内有40多家上规模的化工企业,小镇中厂房林立却空气清新,因此坐拥了“广东省化工专业镇”和“广东省卫生镇”两个称号。与此同时,月山镇还是我国著名的侨乡。镇内的博健学校,是开平市第一所由华侨发起倡议并筹资建立的正式学校。沿着镇中道路走到二七墟前,向右手边望去便可看见一座上书“博健大道”的牌坊。穿过牌坊再前行一公里,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间隐约可见一座花园式的别墅楼群,那便是博健学校。
博健学校的前身乃是博文学校,建校初期,因无力负担建设学校的费用,镇民们只能借本乡东兴里的国举祖祠作为校址。学校的名誉校长、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与政治家梁启超先生在学校创办之时,题下了“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健吾之体正吾之心”的对联,学校又将对联内容提取为“博文、约礼、健体、正心”这八字作为校训。“博文约礼”四字出于《论语》:“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是孔子主要的教育规则,要求学生注重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遵守社会的规范与礼仪。“健体正心”则从人的身心方面入手。“健体”呼吁师生积极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正心”出自《大学》中“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句,只有心正,才能专注于一事,不断钻研,取得成就。作为学校的血脉,这八字校训在1922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博健学校时依然得到了保留,继续在无声中滋养着每一个博健学子的志向、行为、体魄和涵养。
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月山镇人口增长,求学的学生也随之增多。原本作为校址的国举祠规模有限,无法满足如此多学生的教育需求。加之祠堂陈旧,也非正式的教育场所,办学条件有所不足。为了让家乡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澳大利亚华侨梁邦煦率先发起了筹资建新校舍的倡议,以秀丽清静的东安后山古树林西南角为新校址,并选用了当时国外最新型的校舍设计图纸来建造。在获得广大海外侨胞的热烈拥护和乡民的群策群力下,历经两年募捐,共筹得了外币折合白银6万元。又经1930到1932年这两年多的施工兴建,终于建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三幢校舍。校舍的设计处处体现着外国的风情,除了楼顶采用了古罗马建筑风格的穹隆顶,主楼的地上也全镶着进口的地砖,地砖上的彩色花纹历数十年的时光,如今依然清晰可见,精美动人。2019年广东省政府将博健学校列入了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加强了对建筑保护和修复。
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博健学校,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培养出不少具有影响力的人才。曾任广州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组织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等职的老革命家梁嘉、前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梁奇达以及有着“改革闯将”、“开放先锋”之称的海南省首任省长、前中共深圳市委书记梁湘等人都出自这家学校。
行走在博健的校园中,美丽的校舍总让人想起当年奔波筹资、往家乡汇钱建造校舍的众多华侨。他们将心中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一同寄回,筑成了这栋条件良好的学校。学校礼堂舞台的台柱上,梁启超先生写下的对联铭刻其上;校舍主楼的外墙上,“博文、约礼、健体、正心”的校训也清晰可见。风吹过树叶发出“哗哗”的声响,林间的鸟儿也不甘寂寞开始歌唱,只有校园中的师生们依然专注于自己手中的事情,埋头苦读、辛勤教书,一如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