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水萝卜
“甜水萝卜”产自广东新会,之所以叫“甜水萝卜”,其实并不是因为萝卜清甜而名,而是萝卜产自新会区古兜山脚下的崖门镇甜水村,故称“甜水萝卜”。
相传江西有一位风水先生寻龙脉,从水背蛇山直追至崖西三村,过坑涉水,热天口渴。他走到坑边掬一捧水饮,感觉很甜,认为龙脉就经过这里,就把此地名为“甜水村”。当地农民在甜水村种的萝卜不但高产,而且特别甜脆、饱汁,嫩滑而无渣,美味可口。不久,崖西甜水萝卜闻名远近,成为新会有名的土特产。
据史料载,甜水萝卜在清嘉庆四年(1799年)己开始栽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甜水萝卜与众不同,皆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与气候环境特殊。甜水村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大山脉——古兜山脚的盆地上。古兜山每年的降雨量达3000毫米,比会城地区多出一倍。丰富的雨水被茂密的森林吸收,渗入到地下的矿层,把丰富的矿物元素溶解在水里,然后通过无数的泉眼涓涓流出,源源不断地汇入甜水坑。甜水坑的甜水长流不息,流经“交贝石”(土名,因此地有两块大石,一块背向上,一块背向下,像拜神的“贝子”),滋润了甜水坑边上交贝石的土地。交贝石230多亩的土地全是幼沙混泥浆组成的沙浆粉田,土质松软,不板结,吸入水分适中,加上耕作层深厚,又有火烧底(变质花岗岩)作田底,不易渗水,非常适合萝卜生长。甜水村的村民利用交贝石特珠的土质种萝卜,又引甜水坑的甜水来浇灌,于是培育出具有特殊品质的土特产——甜水萝卜。
甜水萝卜不是一年四季种植,而是约在每年八月下旬播种,至次年四月前末造。每造生长期为三个月。有“冬至卜”和“大头卜”两个品种。“冬至卜”在冬至基本收割完毕,“大头卜”在春节前后,或到农历二月前收割完毕。
最近十多年,随着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新会区、崖门镇越来越重视保护“甜水萝卜”这一品牌。在当地政府与甜水萝卜种植户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甜水萝卜取得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2015年,甜水萝卜入选“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库”,获得“江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
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甜水萝卜的发展层次和效益,保护这一特色产品,当地政府积极探索利用现代经营模式推广甜水萝卜。2014年,崖门镇以甜水村委员会及甜水萝卜种植户为主体,成立了甜水萝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农户+基地”的基础上,引入“专业合作社”,实行“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甜水萝卜。
在广东,有“冬至大过年”之说,所以每到冬至那天,但见许多主妇一大清早便急急脚往菜市场跑,买鸡、买鹅、买烧肉回家拜祭祖先。晚上一家人团团围坐,一人一碗萝卜汤圆少不了。要是煮汤圆的萝卜用的是“甜水萝卜”,那可了不得,一碗汤圆是绝对“伺候”的。能吃的,四五碗下去,还巴巴地望着锅里,看看能不能再盛些。贪的就是“甜水萝卜”煮出的汤圆清香、甜润、不腻口。
每年冬至前后,江门、中山、珠海、深圳、东莞、澳门、香港等喜欢萝卜的“食客”都慕名赶到甜水村购买正宗的甜水萝卜,品尝其美味。新会崖门的“甜水萝卜”已经成了崖门镇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