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系列
鹤山红茶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鹤山红茶

“茶是鹤山红,情是侨乡浓。”对于老一辈人来说,鹤山红茶一直是广东茶叶的佼佼者。

鹤山茶叶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曾是江门一带侨胞喜爱的家乡茶,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从清乾隆末年直到上世纪60年代,鹤山曾保持170多年的广东茶叶产业第一县的美誉。“无山不产茶,茶市达60多处”,人们以此形容鹤山茶叶的盛况。

鹤山红茶属于发酵茶类,茶种引自云南大叶种,为山茶科山茶属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其制作是以茶树的一芽二三叶为原料,需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严格的工序才能制成。从茶树上采下的新鲜细嫩的茶叶,摆放在通风透气的竹席上,散发水分的过程称为萎凋,当水分散失到一定程度,茶叶变得萎松时再放入有棱骨的揉捻机内揉捻,使茶汁揉出,茶叶成条。揉好的茶叶放在木制的盘内,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茶叶逐渐变红,并散发出一股独特香味,这时再把茶叶放到烘干机里烘干至可以捏成粉末时,鹤山红茶方才制成。

鹤山红茶外形条索肥壮紧结,色泽乌润显毫,芽多呈金黄色,汤色红浓明亮,甜香馥郁悠长,滋味鲜爽醇厚,叶底红软均匀明亮。乾隆年间《鹤山县志》载:“古劳茶味匹武夷而带芳,邑中物产唯此可以甲诸郡。冲泡后,香气鲜纯天然,汤色红橙金黄,艳而不俗,清澈明亮;品啜之,甘甜爽口,齿颊留香;再观叶底,芽头嫩肥完整。可连续冲泡十道以上,香气依旧芳馥,甜醇之感萦绕充溢口腔,令人回味无穷。

鹤山红茶保护区域包括雅瑶镇的南靖,古劳镇的茶山、丽水,龙口镇的福迳、那白,桃源镇的中心、龙溪、蟠光,鹤城镇的坑尾、城西、五星、万和、坪山,共和镇的来苏、新连,址山镇的云新,宅梧镇的白带、荷村、泗云和双合镇的合成、先庆等21个村委会。

近年来,江门市委、市政府以“打造农业品牌、提升品牌效应”为工作导向,不断加大对鹤山红茶的重视力度,一是制定出台了《鹤山红茶生产技术规程》,规范了鹤山红茶种植和加工制作技术,二是加强鹤山红茶生产标准化建设,在鹤山共和莱苏村委会建立了面积达50亩的“江门市(鹤山)优质茶叶标准化”示范区;三是加大投入,各级政府加大对鹤山红茶种植的扶持力度,2011年以来,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50万元,从产前、产中、产后等方面,加大财力、物力、人力投入,为鹤山红茶提高品质、增加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坚实保障。

鹤山红茶具有生产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深厚等特点,符合地理标志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的要求。因此在2015年,“鹤山红茶”成功申报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因为一杯红茶,英国人发展出优雅的“下午茶”文化,并把它传播到全球。而在中国,红茶从浮梁到祁门,从川红到滇红,从武夷山到鹤山,片片茶叶仍在祖辈生长的枝头上闪亮。这些走过丝绸之路的茶叶,这些漂洋过海走遍全球的茶叶,回落到国人的杯中,依旧是一碗清汤红亮、香气清醇的中国红茶。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