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阮凉瓜
作为岭南地区特有的一种瓜果,广东各地都有凉瓜栽种,有名气的也不少:南海有谭边大顶苦瓜,南澳有白珠苦瓜,但论卖相、食味、知名度综合评估,当中尤以江门杜阮镇产的为上乘。
杜阮凉瓜,又名杜阮苦瓜。是江门市乃至省、港、澳地区无人不晓的特色知名农业品牌。据《新会县志》记载,早在明朝,当地就已经开始种植凉瓜,在民国时期,杜阮柿饼蒂(杜阮凉瓜)就已经小有名气。解放前,就有一首民谣唱出了江门当时的名蔬名果:“杜阮苦瓜柿饼蒂,莲塘菱角两头利,滘头大蔗真脆皮,江门白菜匙羹髀,荷塘芥兰几分地”。
由于杜阮一带多为沙质土壤,十分适宜种植凉瓜,且瓜型也有别于其他地方,当地人称之为大顶瓜或“柿饼蒂”。特点是瓜型肥大,形似木瓜,平顶粒粗,肉厚色绿,味微苦而甘,爽脆无渣,质优型美著称。
杜阮凉瓜之优,并不是因为品种有什么独特之处,而是因为杜阮这个产地的地理、气候等环境因素决定的。可以说,杜阮凉瓜最不可复制的,就是“杜阮”这片土地。
凉瓜有地瓜和棚瓜之分,只有种在地里的,才是实实在在的好瓜。凉瓜田分“地瓜田”和“棚瓜田”。品质好的杜阮凉瓜一定要在地里种,称为“地瓜”,此乃原始的土耕土种,所以"地瓜田"里产的凉瓜才是正宗。而那些用温室大棚种植的叫“棚瓜”,品质就差了一截。同时,“地瓜”凉瓜需要定时施肥,而肥料也特别讲究,一定要用花生麸,一施就是一把半斤左右。足够的肥料,足够的水分,种出来的凉瓜才特别大,而且口感特别粉。“棚瓜”入口爽脆无渣,却无“地瓜”之粉口。
在杜阮上巷村,各大食肆主打菜式都是凉瓜,大厨利用这美味原料,用炒、炖、焖、白灼、凉拌等烹调手法,烹制出自成一格的“凉瓜宴”,连点心和糖水都是杜阮凉瓜做成的,满桌碧绿,令人食指大动。
相对而言,冰镇凉瓜皮则要显得高端上档次,选那些瓜型肥大的凉瓜,把厚厚的瓜肉切出来,经过沸水白灼后放进冰桶冰镇,上菜的冰碟也非常精致,吃的时候一般要蘸点芥末和酱油,带出凉瓜皮冰凉和爽脆的口感,这道菜在夏季尤为受欢迎。
很多海外侨胞回乡后都会专门打包几袋凉瓜作为手信带回去,甚至连米其林大厨都曾拜倒在其瓜藤之下,在杜阮吃罢还不过瘾,偷偷带出境的也不少。
近年来,杜阮凉瓜名声大振,2013年获农业部颁发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无公害农产品证书”以及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颁发的“广东岭南特色食品”等荣誉称号;2017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杜阮凉瓜”更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大提升了杜阮凉瓜的市场价值,价格也水涨船高,短短几年内,从原来的3-5元/斤涨至9-10元/斤,有些极品品种甚至被拍卖到天价!
究竟是杜阮镇因凉瓜而闻名,还是凉瓜因杜阮镇而扬名,已不重要了,“杜阮凉瓜”盛名远播,已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市场对杜阮凉瓜的热烈追捧,世世代代辛勤种植的瓜农门也终于品尝到了什么叫“苦尽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