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系列
冯如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冯如

在广州天河区林和街花生寮社区的绿树掩映下,有这样一尊雕像:他身着飞行服,头戴飞行帽,盎然挺立,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来往的人,总要在此驻留片刻,细细端详,缅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在雕像旁边,有一座石碑,碑文用浑厚的楷体写着:冯如坠机处。

冯如,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原名冯九如,1884年出生在广东恩平牛江镇杏圃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排行第五。12岁时,冯如在美国做小生意的舅父吴英兰回乡探亲,听到舅父讲美国社会的发达后,冯如希望能随其到美国谋生。

征得父母同意后,冯如随舅父到了美国旧金山。在那里,他目睹了美国工业的强大,内心受到巨大触动,他深刻认识到工业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性。白天,他在工厂做工,晚上学习各类技术知识和英语。经过十年的学习积累,他已经精通机械和电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并熟练设计和制造出小型发电机、抽水机、打椿机、无线电报机等一批机器,在美国社会得到广泛赞誉。

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自制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次年2月,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爆发,至1905年5月结束。1905年9月,日俄在美国的调停下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将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口、大连及附近海域转让给日本,从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也交给日本。这两件事给了冯如极大刺激。他意识到航空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于是决定为中国制造可以保家卫国的飞机!

1908年5月,冯如在奥克兰市东九街一间面积仅7.4平方米的屋子里成立"广东制造机器厂"。1909年9月,冯如终于制成第一架飞机。经过多次测试和改进,1911年1月,冯如终于制成了改进后的新型飞机。1月18日,他在奥克兰市的艾劳赫斯特广场公开试飞,飞机在约12米的高度上飞行了1600米,然后向旧金山海湾飞去,最后降落在广场,历时4分钟。这次试飞堪称完美,也证明了新飞机在设计、制造上有了进一步提升。

冯如的成功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旧金山考察家报》、《旧金山呼声报》等报纸分别以《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中国人驾驶自制的飞机在空中飞行》为题,报道冯如制造飞机及试飞的经过,这极大地鼓舞了旅美华人华侨,他们纷纷对冯如表示支持。

1911年1月,清政府电邀冯如回国,请他协助建立航空队伍。冯如毅带着一腔报国热情返回祖国。1911年3月,冯如携带两架飞机零件和制造设备到达广州后,清政府为其在现今的天河燕塘地区划定飞机制造和飞行场地。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倒台。冯如长积极支持革命政府,被任命为广东革命军飞机长。他在燕塘建立起广东飞行器公司。冯如响应革命政府号召,加班加点制造用于北伐的侦察飞机。1912年3月,冯如在燕塘终于制造出中国本土的第一架飞机。

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燕塘机场为群众作公开飞行表演,当时前来观看的人数以万千计。他先是向人们介绍了飞机的制造、驾驶等基本知识,然后驾机腾空而起,飞机在离地面约36米的高度飞行了约8000米,观看者纷纷鼓掌赞赏。为了进一步展现飞机的性能,冯如大力拉高机头,谁知飞机变得难以控制,迅速坠落在沙河地区的竹林中,冯如被甩出机外身负重伤。后因失血过多,以身殉国,时年29岁。

在弥留之际,冯如仍勉励助手道:“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可见,冯如为发展中国航空事业奋斗一生,至死不渝,犹嘱后人,实可敬佩之至。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