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系列
李冠南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李冠南

李冠南,乳名新盛,广东新会沙堆区马趸村人,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出生于加拿大,少年时随父回国归乡定居,在乡间教会办的育英学校读书,后往广州读中学。

1923年暑假,李冠南从广州回新会,结识进步青年陈日光,参加陈创办的“新会协作主义同志研究会”,得以阅读该会设立的阅书报社的进步书刊。不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广东新学生社新会分社,投身革命活动。

1924年春,李冠南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7月被派往广州参加第一届农民讲习所学习。毕业后,被委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部特派员,开展新会农民运动。

李冠南回县后,曾以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名义,致函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要求转饬各级地方政府切实保护农民协会,为新会农民运动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925年2月1日,新会县第一个乡农民协会——第一区青云坊乡农民协会宣告成立,李冠南主持大会并发表演说。同时,成立新会县农民协会筹备处,由他主持工作。是年3月1日,李冠南被选为国民会议促成会代表之一,赴北京参加开会。同年秋,中国国民党新会县党部改组,李冠南被选为县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长。

1926 年7月,新会县各乡农民协会联合办事处在江门成立,李冠南为主要负责人。从此,新会地区的农民运动得到发展。他在此后半年间,对处理睦洲二路地主反抗减租减息,支持农民取消“包农制”(即二路地主向大地主承包田地转批给贫下中农耕种的制度)事件;对处理“兵匪”勾结洗劫礼乐农民,促成组织善后委员会妥善安置受害农民事件;对都会农民自卫军被民团勾结县兵围攻,力争县政府取消民团,惩办肇事者事件,均出色地完成任务,充分显示出领导才能。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李冠南转移去香港。是年10月,中共五邑地方委员会成立,他被任为委员。为组织五邑暴动,他奔忙于香港、澳门、江门之间。12月上旬,五邑暴动指挥部成立,组织广东工农革命军中路新会支队,李冠南任政治领导兼农军指挥。后因广州起义失败,江会驻军严密戒备,暴动计划未能实施,他再度赴香港。

1928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任命李冠南为巡视员,前往中山县九区重建中山县委。1929年夏被任为中央中山县委书记。

1931年1月4日,李冠南往香港参加省委举办的党员训练班。因叛徒出卖,中共广东省委遭破坏,李亦被捕,被押解回广州。李冠南在狱中受到严刑拷打,坚强不屈。是年8月21日被杀害于广州红花岗,壮烈牺牲,年仅29岁。

在新会党史资料里,珍藏着李冠南同志的一封家书,家书里是这么说的:至于我个人,现在生世,虽然有如海上浮萍,随处飘零,但我精神非常爽快,良心非常安慰,意志非常满足,身体非常舒利。自觉身为皇帝、总统,反不如自己之快乐!因为我个人人生观已确定,自决心为“世界真理”、“人类幸福”而奋斗。无升官发财享乐思想,无个人家庭宗族观念;心地光明,有如青天白日,浩气长存,到处精神自安也。

这封家书虽寥寥数语,却道尽信仰对一个青年的意义,而能为理想奋斗,又堪称是最为惬意的人生幸事!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