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照
唐明照原名唐锡朝,生在广东省恩平县,那里的水土铸就了他的气质和性格。也许是恩平的土地滋润了他,他的身材同普通广东儿女相比,高了许多;谈起话来,虽仍带有较重的乡音,可长期的异国他乡和祖国北方的工作经历,使他的话听起来既易懂又好听;性格上仍具南国儿女的炽烈情感,办事干脆,从不拖泥带水。
20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使唐明照透不过气来,他决心到美国求学,学得一身本领而后报效祖国,唐明照千辛万苦地来到美国。经过几个月寒窗苦读,他终于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美国名牌加州大学历史系。之后,他结识了冀朝铸的父亲冀贡泉,共同创办《美洲华侨日报》,企图通过这张报纸,传播真理和正义。这张报纸办得很成功,经常刊登进步的消息,不少华侨青年读了这张报纸,受到极大感染,毅然离开父母兄长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
二次大战后,唐明照以广博的知识、纯熟的英语和办事干练的本领,经过严格考试,进入美国政府任职。事隔几年,朝鲜战争爆发,麦卡锡主义的逆流横贯全美国。唐明照在美国的处境愈益艰难:没有尽头的调查,深夜的破门而入,以及带有侮辱性的盘问,使他义愤填膺。这时,时时关怀着唐明照的祖国向他张开了温暖的臂膀,周恩来指示他尽早秘密回国。唐明照经过仔细准备,于1951年辗转地秘密踏上了新中国的土地。
在美国,唐明照和来自恩平的张希生喜结连理,生下大女唐闻生。唐闻生从小聪慧,英语很好,以后成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主要英语翻译。
回到新中国之后,唐明照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和安排下,出任外交部专员。他以娴熟的外语,广博的政治、历史知识,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屡受周恩来的表扬。
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唐明照即从事民间外交和中国共产党对外联络工作,经常奔波于社会主义国家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之间,唐明照这个名字不仅为不少社会主义国家政府领导人所熟悉,而且为许多亚非拉国家民间组织负责人所钦佩。唐明照为推动非殖民化运动不遗余力,他在任期间,殖民地大为减少。
中国重返联合国后,他时刻铭记着临行前毛泽东的嘱咐:到了联合国之后,要时时刻刻想到是亚非拉国家把中国抬进联合国的,因而必须坚决支持他们的正义要求,为他们讲话、撑腰。本着这一嘱咐,中国代表团于1972年正式参加了联合国的常设机构: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也就是由大多数亚非国家组成的24国特委会。
中国第一次派出代表参加24国特委会会议时,也是唐明照作为负责非殖民化等事务的副秘书长正式履行职责,第一次露面的重大时刻。
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唐明照在以乔冠华、黄华为正、副团长的出席26届联大的中国代表团中任副代表。1972年,这位被外交界誉为“美国通”的唐明照先生荣幸地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
30年代,他离开祖国还是一个满头黑发的青年,而当他回到祖国时,已是两鬓染霜,到联合国担任副秘书长时已进入老年人的行列。他自己也从未想到,在美国一呆就是大半辈子,但从始至终,唐明照都心系中国,鞠躬尽瘁!
1998年,唐明照告别人世,他辗转传奇的人生,为人们留下了不少宝贵外交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