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关山月,原名关泽霈,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家、教育家,有着“人民艺术家”的赞誉,被郭沫若称为“中国国画的曙光”。
关山月在1912年生于广东阳江,是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早年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本科,刻苦自学绘画。后得到“岭南画派”的主要创始人高剑父先生的赏识,招其进入春睡画院,成为高氏入室弟子,并为其改名关山月,也正是高剑父的惜才造就了今天的国画大师关山月,因此关山月的技艺与岭南画派的理念一脉相承,在艺术上坚持岭南画派的革新主张,追求画面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
关山月的山水画立意高远,境界恢弘,笔下的梅花傲然于世,枝干如铁,繁花似火,雄浑厚重,清丽秀逸。他和傅抱石先生一同创作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现在仍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内,云开雪霁,旭日东升,雄阔大气,壮丽雅致。他先后出版有《关山月画集》《西南西北纪游画集》《井冈山》等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画家。
在关山月27岁那年,苏联举办了中国美术展览,他的《渔民之劫》等作品也被入选在内,此刻他初有名气,在画坛上崭露头角。同年秋至1940年春,他首次于澳门、香港及湛江举办个人画展。在举办数次画展后,关山月决定进行旅行写生,潜心研究中国的自然艺术,之后他自广东出发,途经广西,南入云贵,驻足巴蜀,西出阳关,又北上甘陇,走进青海、陕西等省区,深入生活,收集素材,边写生边创作,并沿途举办个人画展,以卖画维持生活和筹措资金,他在敦煌石窟临摹过壁画,研习传统艺术。此次旅行写生,为他后来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8年后,关山月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兼院长,广东画院院长等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常务理事。同时,关山月走出国门,将中国画的理念弘扬于海外,1957年由国家委派赴欧洲,主持中国近代百年绘画展览。他还访问过波兰、法国、瑞士、荷兰等国,并在日本、澳大利亚举办画展,在美国讲学和进行艺术交流,可以说,关山月推动了“岭南画派”走出了国门,使中国画在世界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另外,关山月特别捐资中国美协,设立“关山月中国画教学创作基金”,旨在帮助。同时,他捐赠作品建立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外观简朴素雅,内部馆藏丰富,广受市民喜爱,如今也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优秀美术馆之一。
还有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关山月的妻子李秋璜,1943年,在旅行写生的途中,关山月携手李秋璜共赴敦煌临摹壁画,在幽暗的洞窟中,关山月成功临摹了80幅珍贵的壁画,都靠李秋璜一路举着油灯来照明。此后,关山月夫妇二人一同走遍了大江南北,两人风雨相随,相濡以沫逾半世纪,不离不弃。1993年,李秋璜先于关山月病逝,关山月就在画展中临时增加了几幅敦煌壁画摹本,以纪念妻子“不尽的恩情”,并写下挽幅:“敦煌烛光长明”,良人虽逝,烛光长明。
“曾忧泉水出山浊,砥砺终生幸自持”,这是关山月先生写下的名句,其诸多巨作都是建立在他多次西部写生积累的创作素材基础上的,关山月的人生经历,也正与这首诗暗合,表明了他勤谨自砺的人生态度与心胸志向,并把它作为坚定的信念,而孜孜不倦地步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