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禧与新宁铁路
陈宜禧是新宁铁路的设计者和创始人,是华侨集资招股建铁路的先驱者。他家境贫寒,1864年赴美在西雅图火车站当学徒。1889年组建广德公司,自任总理,包工承建北太平洋铁路工程。他先后在美国从事铁路建设达40年之久,筑路经验丰富。光绪三十年他回到中国,以“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为号召,倡建新宁铁路,写下了我国自力建筑铁路的光辉史页。
陈宜禧出生于新宁县矬峒都六村,这个六村,出过不少名人,如康熙年间广东第一名举人陈遇夫,嘉庆出了进士陈司火雚,20世纪爱群大厦的董事和监督陈卓平,中国民航奠基人陈卓林等等。陈宜禧十四岁那年,挑货郎担被顽童踢翻,他没有争执,默默拾起零散的货物准备走开。一位回国探亲的华侨陈宜道看见,“孺子可教也”。
陈宜禧在美国没有做苦力,而在一个铁路工程师家中帮佣,细心、责任心,感动了洋人一家,夫人教他英语,男主人送他到铁路夜校。1865年,二十出头的陈宜禧,已经参加修筑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工作,从杂工升为管工、助理工程师。有点积蓄,加入族叔陈程学在西雅图的铁路附属的公司,成了合伙人。铁路圈子里,咬着牙沉着气一干20年,到1888年,已经在西雅图开了三层楼的广德公司,专为铁路介绍劳工。
清末,广东台山要建一条“中国人的铁路”。当时已经回到祖国的陈宜禧积极倡导,坚持不雇洋工,工程由本县人自办的原则。九月,陈宜禧先到香港集股。翌年二月自费去美国旧金山、西雅图;加拿大温哥华等地进行集股宣传,他提出:“勉图公益,振兴路权”的口号。号召大大激发了海外华人的爱国热情,在当地的同乡会组织支持下。到八月回国时,已集股150万银元。另外再加上余灼等人在新宁及省、港、南洋等地亦筹到股本几十万银元;到年底,已经超额4倍招得股本。当时,省港及美国的中文报纸都赞扬新宁的绅商“能合群,能图公益,能挽回一邑之利权。
筹备好资金后,新宁铁路便开始动工:在完全依靠当地的技术和劳工的情况下下,经过三年的施工,在1909年3月21日完成长59.3公里的铁路。建成后,清廷于宣统二年委派商部检查大员胡朝栋查验铁路,查验报告指出“铁路各车站点缀完美,形势整齐,水塔、车厂等设备都很理想,尤其是煤仓之建设与装卸火车用煤方法,不费人力,堪称先进;涵洞、管道、桥梁之架设,亦甚得法。”铁路通车后,引起海外的强烈反响。美国《西雅图星期日时报》用整版篇幅刊登陈宜禧修建新宁铁路的宣传画,“一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铁路正在广州西南兴建,它用中国人的资本,中国人的劳力和智慧,这就是新宁铁路。”
但由于客运量不大,利用率低,管理费用高,所需的机车、设备、燃料等一切皆由西方市场供应,铁路公司经常蒙受巨大损失。后来世界出现经济大萧条,公路逐渐发展,汽车与火车展开激烈的竞争,令到铁路客货运量急剧下降,新宁铁路公司面临破产的危机。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新宁铁路便成为日军空袭的目标。广州沦陷后,国民政府为防日军利用铁路推进,下令拆毁铁路。铁路由沿线十里之内的居民分段拆毁,车头、车厢、铁轨拆毁掩藏,路基被掘烂,枕木则作为拆铁路的居民的酬劳。1939年2月14日,新宁铁路公司正式结束并遣散员工。至今,新宁铁路仅剩下北街火车站遗址。
而孙中山去世之后,铁路股东出现纷争,有人通上了官府,接管了陈宜禧全部职权。陈宜禧说:“无论何时,其有以非法相加,破坏我宁路商办之局者,宜禧一息尚存,誓死力争。”陈宜禧被“贬”回家乡后,还在想将来要把铁路修到阳江,将来再和粤汉路接通。但因心力交瘁,神经失常,终于在1929年去世,享年84岁。出殡之日,万人送丧,有挽联曰:“遗恨弥深,铜鼓商场犹未辟;伟人已逝,阳江之路待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