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系列
李文茂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李文茂

李文茂,江门鹤山市人,清末粤剧名演员、广东天地会重要首领、洪兵起义军领袖之一。

李文茂出身于梨园世家,是著名的粤剧伶人。清道光年间,他是佛山“琼花会馆”武行的领军人物,在“凤凰仪班”当文二花面,以扮演《芦花荡》的张飞,以及残唐五代故事中的《王彦章撑渡》的王彦章等角色最著名。

李文茂轻财尚义,有江湖侠气,武功超绝,这是他成为粤剧界领袖的关键。他体壮力健,声如洪钟,既是戏班中的打武家二花面,又学习过少林拳术,还是天地会中的拳师,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粤剧角色里,他都颇有几分侠气。而参加天地会的经历,更使李文茂多了几分替天行道的追求。戏里戏外,李文茂都是侠义之人,在起义时手臂一挥,能者云集,可见其人格的魅力。

李文茂具有革命精神,是粤剧史上领导农民起义的第一人。1854年,李文茂在洪秀全的号召下,他和陈开等在佛山等地起义,和太平天国一道,分头反抗满清。他在起义之时,身着蟒袍甲胄,由粤剧艺人组成的下属部队也全部着戏服,戏服是仿明代的衣冠,以最为戏剧化的效果,表现出起义队伍反清的决心与对生存现状的不满。戏班艺人按所属行当编成,穿着蟒袍甲胄戏服,头扎红中,称为“红中军”。除了自己身着蟒袍以外,李文茂还把粤剧班中的会武功的人,编为三军:小武及武生为文虎军,二花脸和六分等编为猛虎军,五军虎及武打家编为飞虎军,李亲任三军统帅,他率领的粤剧子弟兵,勇猛善战,他们利用戏班中翻跟斗的飞跃功夫,翻登城垣,屡立功勋,起义不久,势如破竹,攻占了广州府,肇庆府,惠州府等辖下的十多个县。

李文茂的经历是传奇的,他是古今中外“戏子称王”第一人。1855年,清满政府下令禁演粤剧,执行禁令的是当时广东总督叶名琛,他在广州曾被李文茂的粤剧子弟兵围攻多次,他对粤剧艺人是深恶痛绝的,因此,他不独禁演粤剧,还下令解散所有的粤剧戏班,而且还焚毁佛山和广州的粤剧戏班组织会所——“琼花会馆”,追查和通缉与李文茂起义的有关的粤剧艺人,当时被株连和被杀害的粤剧艺人和人民数以千计。李文茂率领五军虎及红船粤剧班志士同仁转战广西,在当地建立大成国,授封平靖王。他敢于斗争,率军起义,从戏子翻身为王,振奋了一向被人看作“下九流”的粤剧艺人,其历史功绩可见一斑。

在革命中,李文茂也有意识地改良粤剧。1857年,李文茂与天地会英雄陈开率众进入广西腹地,在浔州建大成图,称平靖王,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了自己在角色中的理想。李文茂与自己率领的起义队伍,以粤剧演员为核心,进行着改良粤剧的工作,比如以前在粤剧中的员外、相公等人物,都是忠厚善良的,起义之后,粤剧艺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演出更具有现实主义意味的剧目,这对粤剧的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1858年,这位高举义旗并取得辉煌成绩的侠义之士病逝。据李文茂的乡亲介绍,鹤山市曾为李文茂建纪念馆。1911年,清廷被推翻,粤剧平冤昭雪,李氏乡亲为纪念这位“戏子称王”的兄弟,在蓝田祖祠内挂上“平靖王李文茂”横匾,因此蓝田祖祠一度被人们叫作“李文茂纪念馆”。可惜的是,这座纪念馆在战争中被破坏了,屋子被轰炸得十分破烂,横匾也不知所踪。现在坐落在鹤山市桃源镇禄洞境内的李文茂纪念馆,是2013年筹资重修的,目前已开放让世人参观、瞻仰与纪念。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