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系列
红线女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红线女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生于1924年12月27日,是江门开平走出去的著名粤剧艺术大师、粤剧红派表演艺术创始人。她一生出演过近百部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红腔,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

红线女家境殷实,且家族同粤剧有很深的渊源。她的外祖父声架南是著名粤剧武生;舅父靓少佳是一些省港大班的正印小武,享有盛名;舅母何芙莲也是著名花旦;堂伯父曾是粤剧行会“八和会馆”的会首。长年累月的耳濡目染,让她对粤剧有了自己的认识,也为她踏上了表演之路奠定了基础。

红线女聪明听话,勤奋好学,多次受到前辈的教导和重用,勤奋练功,声名渐著。1940年她临时搭班于靓少凤的金星剧团演出,靓少凤很喜欢她,不仅教她用气发声功法和行腔叶字技巧,还建议将“小燕红”的艺名改为“红线女”。跟着靓少凤学习,红线女受益良多,第二年便在上海演出,当上了第三花旦。1942年,她参加了马师曾剧团在两广内地的演出,又得到马师曾的悉力教导和重用,也是这一年,她改用“红线女”艺名,从此声名鹊起。

红派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红线女出演了《一代天骄》、《昭君出塞》、《苦凤莺怜》、《蝴蝶夫人》、《清宫恨史》等代表剧目,她以粤剧传统花旦唱腔为基础,融入京腔、昆腔演唱艺术和西洋美声技法,结合个人的声线条件,融汇创造出“甜、脆、圆、润、娇、水”的红腔风格,把粤剧花旦唱腔发展到了崭新的阶段,红腔风格自此确立,风靡海内外。

而后的十五年里,红线女进一步吸收不同剧种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唱腔表现力,进一步开拓戏路,演出了《关汉卿》、《山乡风云》、《刘胡兰》等代表剧目,突破了传统粤剧中单纯表现女性媚美的框架,塑造的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妇女形象,最终完成了红派艺术的创造。其中,《山乡风云》的演出贴近生活、真实自然,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更加丰满、人物性格的刻画更加淋漓尽致,被认为是粤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红线女不断创新自己的表演风格和样式,对舞台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唱腔的表现更加细腻,更加融入生活,达到了大气深沉、柔韧有余、炉火纯青的境界。再一次创造了自己的红派艺术巅峰。“昭君出塞无悲意,一曲荔枝天下知。”在岭南地区,红线女的历史剧《昭君公主》无人不知;在国内,她的《荔枝颂》无人不晓,甚至在国人心中,红线女就是粤剧艺术的代名词。

2013年,红线女在广州病逝,享年89岁。她的儿子马鼎盛说:“我母亲对艺术的奉献和她的爱国情怀是不可分割的。因为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民族,她才能这么热爱粤剧艺术。”的确,红线女从艺七十多年,主演了数十部脍炙人口的粤剧和近百部电影,塑造了一系列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女性艺术形象;她提倡继承传统,革新创作,排演现代戏,培养新人;她演出不辍,在艺术事业上永不言休,开创了迄今为止中国粤剧史上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唱腔流派之一——红派艺术,为岭南粤剧艺术乃至中华文明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她用一生来表达自己对民族、对艺术的热爱!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