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系列
郑振秀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郑振秀

郑振秀,1890年生,广东省恩平县君堂塘口村人,乳名郑新叶,别字郑春生。旅居加拿大期间,潜心研究历法,历尽艰辛,弹精竭虑,历时20余年,发明一种可用一万年的“万年日历”,被中外人士赞誉为“历法革命家”、“东方爱因斯坦。”

郑振秀出身于贫苦侨工家庭,幼年时在家乡读过几年私塾,后到香港一间英文书院就读。无奈经费不支,只得中途辍学,回家乡当私垫教师。此时,郑业灏获悉儿子长大成人,但家庭生活困苦,便向朋友借些钱,为郑振秀办理出国手续,接他到加拿大温哥华华埠谋生。

郑振秀到加拿大后,在温哥华华埠恩乎总会馆附设广智学校任教。由于薪金微薄,人不敷出,还要到同福堂、郑荣阳堂等华侨社团兼任文书工作,增加收入,以补家计。华侨社团文书工作活动范围较宽,交际面较广,有机会广泛接触华侨,了解华侨社会的情况,既丰富了阅历,增长了见识,又结识了不少华侨头面人物。加上他热心社团工作,办事认真,勤快诚实,深得侨胞的信任和爱戴。不久,便出任片打街的北京酒楼的司理,由于工作成绩显著,得股东赏识,继而升任经理。自此,事业开始有成就,且在华侨社会中逐步有地位。这时候,郑振秀才20岁出头。

郑振秀早年就钦佩孙中山的革命精神。1910年孙中山为革命到加拿大筹款,住在温哥华片打街的北京酒楼时,他积极奔走,大力帮助孙中山筹款。并且勤奋好学,到加拿大后,从不间断看书。1926年回国,在上海商务印书馆购买了《百科小丛书》约1000册去加拿大,读完后于1936年再次回国时又带回来,出国时又购买了几千册书带去加拿大。他兴趣广泛,数理化、天文地理、诗词歌赋、古今历史,甚至幻术、游戏等书籍,样样都爱看,所以知识面很广。

郑振秀在加拿大事业有基础后,便致力于关心支持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并把主要精力放到研制“万年日历”中去:旅居美、加的老一代华侨,保留中华民族的文化,使用的历书,也是中国的旧“通书”。不少华侨要托人从国内购买“通书”带到美、加去,旧通书虽然也是科学技术的结晶,但查找时令较麻烦,左翻右翻才可找到一个日子。不少华侨都希望能有一个既简单又方便的新“通书”代替旧式的历书。华人的需求激发了平日善于思考而且富有创新精神的郑振秀。于是他埋头苦干,钻研万年日历。郑振秀没有进过正式的中学、大学,学识有限,尤其是对于数学、天文学、历法等知识较为贫乏。为了弥补知识方面的不足,他白天做工,晚上自学,坚持20年手不释卷,从初中的算术、代数、几何等学起,一直攻读到大学的微积分;又读了几百本中文、英文版的天文学及历法著作。加上他思维敏捷,记忆力强,终于掌握了较渊博的知识。

他以执着的追求,不懈的探索,刻苦的自学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36年创造出来了。这个《万年日历》,能够应用1万年,即由公元前1年直至公元9999年。要查找任何一年的某月某日是星期几,只要一转动此历,即可找到。它的外形像个镜架,可作日常的案头日历,又可追查历史年月日和星期,查找起来很是方便。

郑振秀发明《万年日历》的成功,立即引起加拿大、美国新闻界的重视和兴趣,纷纷刊登新闻和作专题报导。加拿大政府给予甚至给予《万年日历》发明史极罕见的50年专利权。

郑振秀在潜心研究“万年日历”的同时,继续坚持为其华侨社团工作,热心为当地侨胞服务,至1935年被推举为《大汉公报》总理、加拿大洪门致公党领袖、加拿大洪门民治党主席、加拿大温哥华中华会馆主席。1948年10月2日,郑振秀因病在温哥华埠中央医院逝世,终年58岁。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