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卖花捐
江门位于浩瀚的南海之滨,被奔流的西江和潭江所环抱,是一片神奇而富饶的土地。这里被誉为“中国侨都”,四百万江门侨胞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但无论走到哪里,漂泊海外的江门人都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侵略者逐步将魔爪伸向中国大陆,日本帝国主义蛮横凶残的行经,使中华民族一度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即使是远在海外的侨胞也对日本的恶行愤慨不已。为抗击侵略、为救亡图存,来自江门的同胞也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有的回国参军,投身到与日寇战斗的第一线,有的则捐钱捐物,为打到日本帝国主义作出属于自己的一份贡献。在当时的战场上,无数侨胞怀着同样的爱国主义信念,用牺牲自己换取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广大海外侨胞延续反帝爱国的光荣传统,以其灼热的赤子心、赤子情。在抗日救亡旗帜下,不分地域、党派、帮派,达成了空前的团结。其中,南洋“卖花捐”便是其中的典型范例。
“卖花捐”兴起于南洋,是当时著名的义捐运动,由“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发起。方法是先登记后送花及证书,随后由救亡侨团发消息并登报表扬突出事迹,许多五邑华侨都是这一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和组织者。如:马来西亚侨领黄树芬、开平印度尼西亚华侨司徒赞等。
参加和组织南洋“卖花捐”的主要是华侨学校的师生。侨校教师公会的主席司徒赞亲自带领师生参加活动。当时在南洋大小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听到侨校师生的卖花声:“先生,买朵花吧!这是爱国花呀!买了花,救国家!”就这样唤起了同胞们救国救民的热情,得到了各地华侨的支持,为筹集抗日救国经费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时之间,侨胞们都以襟上插花为荣。许多商店门前插着以几十元、几百元买来的一朵花。每个花篮起码售价叻币 5 元,多则 50、60 至 500 元。无论贫富,侨胞们都渴望为危难中的祖国出一份力。
“你一角,我一角,涓涓滴滴积成江河变成怒涛……买子弹,买枪炮,赶走强盗,誓把中国保……”在异国他乡打拼的侨胞就这样,靠着凝聚在心里的爱国主义情怀,将一点点零散的资金汇集成救亡图存的巨浪。华人华侨固然有巨商富贾,但绝大多数还是挣扎在底层的劳苦阶层。他们中有的是小贩杂役;有的是厨师、洗衣工;有的是普通劳工。这些华侨们在自己温饱尚未解决的情况下,依然为中国和民族的安危,作出了可歌可泣的奉献。虽然漂泊在异乡,但流淌着的血液依然滚烫。无论旅行到何处,心中都铭记着故国的方向。正是这一份赤子之心,支撑着千百万同胞战胜艰难险阻,在至暗时刻寻求光明的希望。
今天的江门已然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区位优势突出,开发腹地广阔。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与粤西连接的重要交通枢纽。站在时代发展的巨浪之上,江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属于自己的贡献。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让我们延续着无数先辈开拓的前路、承载着无数海外侨胞的热切期盼,以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