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五邑不供给运动
1937年,“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抗战时期,侨居世界各地的五邑华侨始终与祖国同胞“同呼吸,共患难”,在抗日救国史上写下了壮丽篇章。
五邑华侨在抗战时的爱国运动主要有:南洋“卖花捐”运动、五邑华侨积极筹集抗日经费运动、侨汇、认购国债以及不供给运动等。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虽以中立国身份帮助中国抗战,可又纵容资本家把军火、废铁等卖给资源匮乏的日本,成为日本战略物资的主要供给者之一。据统计,日军侵华战争开始的3年内,其所消耗的4000万吨汽油中,有70%是美国提供的;1938年,美国输往日本的作战物资占日本全部消耗的9成以上。
“七七事变”后,旅美华侨愤怒谴责美国政府扶持日本侵华政策,坚决反对日本或外籍船只装运钢铁、汽油等物资前往日本,于是发起了轰轰烈烈的“不供给运动”,美洲各地的抗日组织领导了这场斗争。
1938年12月,著名爱国华侨邝炳舜等人领导了抗议希腊货船“施拜罗司号”将2500吨废钢铁运往日本的运动。当月16日,“施拜罗司号”抵达旧金山,准备继续装运废钢铁运往日本,当地华侨闻讯后放下手头工作,自发举行声势浩大的抗议游行,涌向码头包围货船,向船长、船员展开宣传舆论攻势,邝炳舜等人在现场指挥。
从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千余侨胞坚持在码头宣传,发动码头工人、船员等支持抗战,禁运废铁赴日,得到广泛支持,码头工人罢工并拒绝卸货,部分船员离船登岸。17日,参加阻运废铁赴日运动规模更加扩大,参加侨胞达5000多人。从16日至21日,共计5000多爱国华侨轮流值班共同参与了此次斗争,成功地组织了货船将一大批战略物资运往日本。
旧金山华侨阻运废铁赴日的斗争,是美国华侨团结一致对敌斗争的一个缩影,华侨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热情是罕见的。“不供给运动”充分诠释了广大华侨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责任感,他减少了日本制造军火的原料来源,直接削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有力援助了祖国的抗日斗争,是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独特形式。
如今抗战胜利有75周年了,五邑华侨开展爱国运动的感人故事一直得到传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近代以来,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历史和人民将永远记住五邑华侨同胞们对抗日救国做出的伟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在如今,我们要深挖五邑华侨的重要历史,尤其是发掘如“不供给运动”这样爱国运动的历史,发掘其背后的精神内涵和意义,向海内外讲好五邑华人华侨的故事,让其他心系祖国的海外华侨华人,发自肺腑地为华侨群体、国家、民族感到骄傲,进而团结更多的爱国力量,巩固统一战线,最终转化为发展动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