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南楼七壮士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南楼七壮士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终于结束了。在此期间,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民间武装抗击日寇的英雄事迹,南楼七壮士的事迹便是其中之一。

说起他们的故事,还是先从南楼这个建筑说起。南楼,位于开平的赤坎镇腾蛟村,是一座七层的小型碉楼。碉楼里枪眼密布,原本是一处用于抵御土匪流寇的防御设施。到了抗战时期,南楼转而成为了当地腾蛟自卫队对抗日寇的基地,七壮士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时间回到1945年7月,此时的日本侵略者已是穷途末路,正收缩兵力集中防守。而在广东地区,日军计划将雷州半岛的军队撤回到广州,因此要打通一条撤退的通道,途中便要经过赤坎。于是,在7月16日,日军开始进攻赤坎。

到17日清晨。由于当地国军临阵脱逃,赤坎大部分地区被敌人占领,腾蛟村也将要被围。在此关头,腾蛟自卫队决定坚守到底,为百姓转移争取时间。他们将腾蛟的南楼、北楼以及周边的七座寺庙作为防守的据点,决心在此与敌人周旋。而在日军这边,他们在基本占领赤坎之后也发现了有一个钉子不得不拔,那就是腾蛟南楼。因为腾蛟南楼依靠当地的谭江而建,扼守着撤退的水上通道,只有把它攻下,通道才会畅通。因此,他们决定对南楼发起进攻。

当天夜里,日军乘汽艇从水路进犯,腾蛟自卫队发现了他们并进行还击。一番交战下来,日方死伤惨重,最终撤离。正当自卫队以为敌人已经撤退之时,另一路日军却突然从陆路偷袭,自卫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司徒煦、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浓、司徒炳这七位壮士在混战后被迫撤退到南楼上,与其他队员失去了联络。

到了18日黎明,日军攻占了除南楼外的据点,并俘虏了其他队员,七壮士被包围了。随后,日军押着一名队员企图对七壮士进行劝降,岂不知这名队员到了南楼外反而劝七壮士坚持抵抗。敌人恼羞成怒,砍伤了队员,而南楼上的七壮士则乘机击毙了六名负责押送的日军。一番纠缠下来,日军非但未能攻占南楼,还损失了多名士兵,只得停止进攻,等待增援。

转眼到了19日中午,日军的增援来到,他们架起大炮企图轰破南楼。但炮响过后,炮弹并未命中,而七壮士则在楼上架起机枪还击,并打死了两名日军炮手,日军的进攻暂时受挫。

随后,时间来到21日,日军再次架起大炮轰击南楼。这次,炮弹命中了南楼。不过由于南楼坚固无比,里面的人员并无伤亡。七壮士也在日军企图接近南楼的途中进行反击,使得日军又丢下两具尸体。

至此,七壮士已经坚守了五天,并击毙了十多名日军,不过他们也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与此同时,远在广州的日军长官也知道了南楼的事情,他怒不可遏,下令在几天内一定要攻下南楼。于是,日军使用了最卑劣的武器--毒气弹来攻击南楼。

25日清晨,日军第三次架起大炮。在两次发射毒气弹后,他们最终俘虏了已经昏迷的七位壮士并将其押往赤坎的司令部中。

在司令部里,七位壮士醒后发现自己被俘,开始破口痛骂。日军指挥官一开始还想进行劝降,但最终没有成功。于是他命令士兵用残忍的手段杀害了七位壮士,并将尸体抛入谭江泄愤。村民们捞起了其中五壮士的遗体以及另外两壮士的残躯并进行了安葬。

十多天后,日本宣布投降。到了8月25日,开平召开了对南楼七壮士的的追悼大会,会上有四万多乡民参加。最终,南楼七壮士的遗骸被迁入到当地的七烈祠中。

这就是南楼七壮士的故事。他们为了保卫乡土,在黎明到来前的最后一刻付出了自己美好的生命。不过,他们的故事我们并没有忘记,他们的精神也一直在激励着我们前进,这应该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怀念吧!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