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史迹
圣方济各·沙勿略墓园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圣方济各·沙勿略墓园

台山的上川岛内,坐落着一座闻名中外的墓园,这里埋葬着圣方济各·沙勿略——这位数百年前被天主教会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传教士”。

墓堂为西班牙古式建筑,墓塔顶部缀有象征着天主教的十字架,通体素白,钟楼的白色哥特式尖顶冲出绿色的树冠,沐浴阳光,凝视东方。站在平台上,对面是宽阔无垠的大海,湛蓝如洗,平滑如镜,大平洲、小平洲、乌猪岛拱卫两侧。平台前,竖立着一人高的十字架,映衬身后的背景,尤如摊开一幅宏大的画卷。

缓步踏入墓堂,在两竖排木质长椅的前面,放着方济各·沙勿略的石棺,棺前有一块刻有中葡文字的墓碑——“康熙三十八年,方济各·沙勿略”。走出墓堂,在其下方临海处,还有沙勿略亲手挖掘的一口水井,泉水清凉甘甜,沁透心脾。墓园不大,却记录了沙勿略不平凡的一生。

圣方济各·沙勿略是天主教耶稣会创始人之一,也是明朝时西方天主教来华传教的第一人。他在西方天主教世界的历史地位犹如我国的孔子,受到后人的尊敬仰慕。1506年4月,沙勿略出生于西班牙的一个贵族家庭,成年后,沙勿略受到葡萄牙国王的派遣,以宗教特使的身份到东方传教。他先后到过印度、锡兰、新加坡和日本等地,建立了数十间教堂和修会,所到之处,他广纳教徒、传播教义。在日本传教期间,沙勿略发现日本文化大部分源自中国,因此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552年4月,他带着一名叫安多尼的中国藉养子,乘搭葡藉商船“圣十字”号前往中国,继唐朝与元朝之后,揭开了基督教第三次传入中国的盛大序幕,而他的登陆地点,就是有着悠久对外交流历史的台山上川岛。

在台山度过了短暂的传教时光后,方济各·沙勿略病逝于1552年,最终在上川岛结束了苦修的一生。1553年,沙勿略在日本结识的好友返回欧洲时,途经上川岛,特意去朝拜沙勿略的墓园,也就是从这一年起,上川岛开始成为西方传教士朝拜沙勿略的圣地,同时也演变为东西文化交流的一个著名的汇集点。

上川岛作为沙勿略的长眠之地,自其病逝后便成为西方传教士朝拜的圣地,从1552年方济各下葬于此开始算起,方济各·沙勿略墓园至今已有460多年的历史,该墓塔屡经破坏,又屡次重修,才得以呈现出如今的模样,最终展现在我们面前。往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澳门首任和末任总督均来此朝拜过,如今每年都有外国友人和港澳同胞前来凭吊。由于他在天主教历史中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不断地有人前来修缮墓园。1639年,澳门耶稣会士在原墓址上筑建了衣冠冢。1869年,法国人出资建造了这座西班牙古建筑风格的墓堂,在墓地上建了一座石墙瓦顶的圣堂,并用花岗岩雕塑沙勿略的半身像。在哥特式的钟楼上,本应悬挂着法国皇后欧仁妮赠送的铜钟,但很不幸的是,此钟在抗日战争期间被盗卖到外地,我们也没有机会一睹这个满载了历史积淀与荣誉象征的古物了。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遗迹,“沙勿略墓园——大洲湾遗址”入选了我国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推荐项目“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遗产点名单,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是台山重要的文化遗产。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