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广海打龙船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广海打龙船

端午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里,许多地区都会有吃粽子的习惯。而除此之外,在一些水系发达的地区,人们还会举行划龙舟的活动。然而在广东,有一个地方水系发达,甚至临近海洋,不过在端午节里却从来不划龙舟,而是转而以一种奇特的习俗来度过节日。这个地方就是江门台山的广海镇,而这种奇特的习俗也被称之为广海打龙船。

提到广海打龙船,许多人脑子里可能会浮现出一个场景。那就是在端午节这天,广海镇里,有几位壮士正拿着一条条的鞭子抽打着河涌里的龙船,而其他民众则在一旁观看。其实啊,广海打龙船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它的形式更像是一种歌舞活动。因为在广海打龙船里并没有真正的龙舟,只有一条缩小版的龙船,也就是所谓的旱龙,而表演人员则会围绕着这条旱龙唱起龙舟歌,再辅之以舞蹈,这才是它的真正内容。不过,在它周边乡镇都在端午节里划龙舟的时候,这个地方为什么会选择以这样的习俗来过节呢?这还是得从广海这个地方说起。

广海镇,古称溽城,其最早是一个寨门,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而到了六百多年前的明代,这里开始正式建城。起初,这个地方更多是作为一个海防重镇而闻名,但是到了后来,这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中原南迁百姓,它也就逐渐转变为一座正常的沿海城市,而广海打龙船这个习俗则来源于这些南迁的中原百姓当中。

相传,这些南迁的中原百姓并非在一开始就来到了广海,而是定居在南雄的珠矶巷中。而他们的南迁自然也就带来了许多中原地区的文化,其中便包括了在端午节里划龙舟的习俗。然而,在南雄珠矶巷地区,山多地少,河流落差大,因此并不适合举行划龙舟的活动。于是他们因地制宜,把水中的划龙舟改为了陆地里的“打龙船”,这就是广海打龙船的原型。后来,这些百姓继续南迁,一部分人来到了广海地区,而来到这里的人们则坚持了在珠矶巷的习惯,这才最终形成广海打龙船这一习俗。

了解完广海打龙船的来历,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它的具体内容。在端午节当天,广海地区会出现一些打龙船的队伍。这些队伍人数不等,但一般都会包含着旗手、龙船手、歌手以及锣手这些编制。他们之间各司其职,旗手会拿着一支写有队名的长方形旗帜,而龙船手则会抬着一条长约一米五的小型龙船,歌手和锣手的任务自然也跟他们的名字相对应。这些队伍会来到各家各户的门前,然后开始“打龙船”。一开始,歌手会围绕着小龙船唱一些“龙舟歌”,这些“龙舟歌”以七字为一句,四句为一段,歌词内容则多为吉祥如意的话语。而每当歌手唱完一句,锣手们就会敲锣来应和,一些其他的人员也会跳起欢快的舞蹈,这就是他们的表演内容。而当他们表演完毕,接受表演的人家便会拿出粽子或者赏钱来犒劳他们。这样,广海打龙船的仪式就圆满完成了。

在历史上,广海打龙船曾经辉煌一时。在最鼎盛的时候,当地的每一条村子里必定都会有一支以上的打龙船队伍,有时甚至连当地的寺庙也会参与其中。不过,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广海打龙船因为政策原因被迫中止,这一习俗也一度被人遗忘。直到1992年,受回乡华侨的提议,当地政府终于决定重新开始这一习俗,并于次年端午节恢复了相关的活动。由此,广海打龙船获得了新生。现在,广海打龙船已经被列入了江门市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传承工作也在逐步推进,就让我们一起期待它重新实现复兴的那一天吧!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