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鹤山“三夹腾龙”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鹤山“三夹腾龙”

江门鹤山,依山傍水,秀丽水乡。这里有着古朴的民风,也有着多彩的民俗,其中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的“三夹腾龙”,便是最令人振奋的一项。

“三夹腾龙”是江门鹤山市一项深受民众喜爱的传统民俗活动和体育竞技运动,被称为新“鹤山八景”之一。这“三夹”指的是沙坪河和古劳河汇流后,在古劳形成的水道,又称为“三夹河”。“腾龙”二字便使人想象到,鹤山人飞舟逐浪的壮阔场面,犹如蛟龙出海,腾云挟风。自清乾隆以来,“鹤山三夹腾龙”的传统民俗活动就已存在,沿袭至今约有近300年的历史。

每年端午期间,鹤山市都会举行赛龙夺锦的传统民俗活动,这也是鹤山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赛龙舟的赛道,就位于升平河二度桥至三夹桥段,全长1100米,宽100米,平直宽阔,风平浪静,两岸为堤基,能容纳数万人观看比赛,真是天然理想的龙舟竞渡场所。比赛当日,由沙坪城区通往赛区——古劳三夹桥至升平圩河道,十里堤围,都是前来观看龙舟赛的群众;三夹河段两岸更是人山人海,爆竹声、锣鼓声、呐喊声汇成一片,成为鹤山最独特的人文景观。

“鹤山三夹腾龙”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即起龙舟、赛龙舟、埋龙舟。

起龙舟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进行,这一天,各村村长作为“领头人”,带领村里数十名男丁前往埋龙舟的河涌,俗称“龙船埗”,又称“龙床”。先点燃香烛拜祭神灵,敲起锣打起鼓;接着燃放鞭炮,拱手拜天神、祈求天神保佑村民百姓幸福安宁之后,伴随着岸上的锣鼓声和男丁们“一二一”的呐喊声,起龙舟开始了。待到龙舟安全出水后,把龙舟上的水放干,村长一声令下,众男丁便一齐将龙舟举起,抬到岸上。

赛龙舟是鹤山龙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使广大乡民如醉如狂的体育竞技运动。“三夹赛龙舟”在农历五月初三、初四两天最为精彩。赛道起点和终点都会搭起彩楼,俗称“龙门”。比赛开始前,主持人会将一尾尾生猛的鲤鱼抛入河中,取“鲤鱼跳龙门”的吉祥之意。接着,参赛的龙舟列队进入“龙门”,绕场一周向两岸观众致意。三夹河上满江游龙,满目彩旗;观赛台上的观众欢声雷动,响彻云霄。每一场比赛都是两艘龙舟的对手赛,当发令枪一响,两船立即锣鼓齐鸣,“扒丁”随着节奏均匀的鼓声挥桨前进,河道上水花四溅,龙船如离弦之箭,又似出水游龙,奋勇疾进。两岸观众齐齐起立,高声呐喊,鞭炮轰鸣,场面壮观。首先冲刺的龙舟拔标旗,夺锦标,“扒丁”以桨击水,齐声庆贺。夺锦的龙舟队在赛事结束后,全村男女老少齐聚祠堂,宴请亲朋戚友,俗称吃“龙舟饭”。

埋龙舟是在农历五月初五之后,待一年一度的龙舟赛结束,各村便会把龙舟“扛过基”,送回“龙床”,将龙舟掩埋到河涌底。埋龙舟之日,敲锣打鼓,村民欢腾,先由村长率领众人在祠堂里举行拜祭仪式,祭奠神祉,保村安民。之后,众“扒丁”将龙舟抬起,在老船长的指挥下,把龙舟抬到围基的河涌里,沉入水底,再用木柱固定好。龙头、龙尾、船桨、龙鼓、铜锣等放入祠堂的“龙船屋”里保管起来。“三夹腾龙”活动到此便圆满结束了。

在鹤邑水乡,数百年来,乡民把龙及龙舟当作吉祥之物。乡民们认为,舞了龙头,“扒”了龙舟,洗了龙舟水,吃了龙舟饭,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兴财旺,家庭幸福,福寿绵长。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