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冲蒌“走侯王”
五邑历史悠久,古迹遍布,民俗众多,在这片南国水乡上百花齐放,其中有一个十分别致的民俗活动,它就是“走侯王”。侨圩是指当地人口聚集的集市,“走侯王”作为冲蒌特有的侨圩文化,是一项极为热闹的民俗活动,历史悠久,深受群众喜爱。
侯王,即是在汉代初期帮助刘邦开疆拓土的曲逆侯陈平,似乎曲逆侯陈平这个名字一直与五邑紧紧相连,与台山冲蒌“走侯王”相似的民俗活动,还有同样历史悠久的玉桥民间传统艺术节,都是为了纪念曲逆侯陈平而设立。台山冲蒌的侯王庙建于清道光初年,传说由于余、梁、李三姓的祖先曾受过他的恩泽,因而立庙奉祀,延续至今,奉祀者络绎,香火不断。
清光绪年间,台山流行瘟疫,死伤者不可计数,而唯独侯王庙附近的百姓平安无事,于是人们就请出侯王庙中的菩萨消除瘟疫,神奇的是,没过多久瘟疫便消失了,乡民们认为是侯王显灵,于是都来争相迎接侯王回村巡游驱邪,期待以此消除疾病,保佑五谷丰登与阖家平安,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走侯王”的习俗,其中尤以初四的冲蒌大巡游最为盛大,影响也最为深远。冲蒌“走侯王”每逢五月初一开始巡游,百姓从“侯王庙”里搬出两尊菩萨,一前一后巡游,从冲蒌圩建圩的“余、梁、李”三姓村开始巡游,初三菩萨至“梁”姓村的“太平里”过夜,然后初四开始围绕冲蒌圩巡游,此时人群的数量将达到整个活动的最高点。初五便为端午节,村里开始举行龙舟比赛,沸反盈天,热闹非凡。
在巡游的这一天,“走侯王”巡游的组织者将三姓乡民将挑选出二三百青年壮汉,一律身穿黑衣,腰系红带,头戴竹帽,分别拿着弓、刀、枪、鞭等十八般兵器,由当任庙祝公领队,先在侯王庙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待到午时三刻,抬着侯王庙的菩萨像,在锣鼓、旌旗的簇拥下,开始进行绕镇大巡游。一路上人声鼎沸,八音齐奏,鼓乐喧天,燃放鞭炮,其盛状堪比传统的新年。沿途挤满了当地的百姓,甚至还有来自佛山、江门、新会、开平和恩平等周边地区的群众,直到遍游各地后才“得胜回朝返宝殿”,返回侯王庙校场。这时校场上更是人山人海,人们争相目睹盛况,因而显得异常热闹。
值得一提的是,“走侯王”的历史还与火车路的修建有着一定的联系,“走侯王”大巡游的规模也随着火车路的开通达到逐渐增大,达到了极致。当初,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走侯王”巡游开始只是在当地的几条村中举行,外地人很少前往冲蒌观看巡游。在火车路开通后,由于冲蒌的“走侯王”场面宏大,名声远扬,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都坐火车前往冲蒌看表演。据斗山镇平安村的老人陈立常回忆: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冲蒌圩都有“走侯王”表演,他家距冲蒌6公里,当时他和母亲、奶奶坐火车去冲蒌圩,看见人山人海,冲蒌圩侯王庙中把菩萨抬出来巡游,每一年的活动都如期举行,陪伴着他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岁月。
随着“赶圩”游客的增多,圩中有名望的华侨都会资助冲蒌“走侯王”,使得“走侯王”仪式更加隆重,所以每年的仪式都很繁盛,自然带动了圩镇的繁荣。如今有不少人长途跋涉,只为前往冲蒌镇观睹“走侯王”蔚为大观的巡游现场,“走侯王”留下的极为震撼的观感体验,也将在归途中细细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