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三月三抢花炮
“哧——嘣!”在火药的强大推力下,红色的花炮从炮筒中冲出,射向高空!周围一圈男性青壮年判断着落点,迈开双脚往前冲。这就是新会一年一度的民俗盛事——抢花炮。
农历三月三,相传是轩辕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讲法,而这一天也是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习俗,在新会,每逢“三月三”,各村都会挑选一批男性青壮年代表村里去抢花炮。
花炮的玩法极其简单。首先制好花炮。传统的花炮是一枚直径约5厘米、用红布缠绕的圆环。这个圆环的材质不限,有用细竹篾或小藤条编成的茶杯口大小的圆圈,也有铁环。接着在圆环外缠红布,再以红、绿丝线扎牢。等到了比赛时,将抢炮手的双掌分别染成绿、红、赭等色,随后将花炮放在装满火药的发射器上,再抬花炮入场。待花炮射向高空落下时,抢炮手蜂拥而上,激烈拼抢。
“三月三”的花炮计有120座,抢哪几座是有讲究的。其中,第4座用纸扎成的鳌山彩座是群炮之冠。当第3座花炮冲天后,便把第4座花炮装在用生铁铸成的鼎形轿子上,由50-60名青壮年抬到场地上点火。花炮点火后,朝空中发射,射向哪里,抢炮手便奔向哪里,一涌而上,拼命向前。在激烈紧张的争夺过程中,各村的抢炮手都会严格遵守抢花炮的不成文规则,即不打人、不踏人、不弄虚作假,以智慧与速度夺魁。所以花炮被某村的抢炮手首先抢到后,大家的目光自然地就投向了第24、104座花炮,各村的抢炮手也随时准备,等待着两座花炮发射后就冲上去抢。到全部花炮燃放完毕,抢花炮才宣告结束。
您现在可能在好奇:为什么新会的村民们只抢第4、第24、第104座花炮呢?这还得从清朝时期发生在新会的一场山洪说起。据传,清代同汉年间,新会石步与隔水相望的鹤山凌村、四九、址山等村,每逢雨季山洪暴发,遇到险情各村就鸣锣告警,数以千计的青壮男女便都到堤坝上防洪抢险。有一年三月三抢花炮时,新会石步的堤段出险,恰巧有一壮汉抢到第4座花炮的炮筒,从村中冲出,跃到堤基上才发现险情,便大声叫喊道:“出险啦!大家快来堵堤抢险啊!”霎时间,数百名追逐前来抢炮的壮汉,精神抖擞,挑泥担石去地堵口,终于化险为夷。从此,第4座花炮成为“镇乡之宝”,石步村人志在必得。当地村民的耕地多在潭江畔,村民为图吉利,抢不到第4座花炮时,对第24座炮、104座花炮,亦极为争抢。
村民们使劲浑身解数抢到的花炮,其寓意必然是非凡的。花炮象征着好运、好彩头,头炮更是寓意着全年风调雨顺,家庭幸福安康。每位抢到花炮的村民都会引来羡慕的目光,不仅自己高兴,村里人也高兴。这喜庆的气氛每年都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和外地人前来,他们在感受激烈紧张气氛的同时,也求沾沾喜气,祈求来年万事顺意。
“花炮一响,黄金万两”。要抢得花炮,一要有运气,即花炮落在离你不远处;二要有力气,能够挤得进去、抢得过来,还能挤得出来;三要有智慧,骗得了对手;四要有默契和有效的配合。抢花炮是勇敢者的习俗,反映了新会人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相信这场狂欢在北帝的庇佑下,将为新会人带来好运,福禄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