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文化
金山客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金山客

在江门的历史上,有着这么几代人,他们背井离乡、飘洋过海,踏上陌生的美洲大陆,为了将来子孙后代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奋力拼搏。他们客居异国他乡,经历过绝望,也实现过梦想与荣耀,他们带回美金,也带回了西方的一些先进文化。正是因为他们的海外拼搏,使江门成了“侨都之乡”。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金山客。

1848年,美国北加州发现了大量的金矿,开始出现了“淘金热”,大批廉价华工被运送到美国,其中尤以“四邑”人居多。金山客,金山客,顾名思义,淘金是他们一开始的工作。在淘金过程中,华工们遭到美国白人的诸多歧视,白人开采者将华人赶出比较好的产金地带,或者迫使他们开采别人已经淘过两三次的废旧坑穴。金山客们日复一日地往返于矿洞与临时居住点,每天以铁铲、淘金盘为工具,在白人废弃的矿场中淘选着星星点点的金砂,也积累着点点滴滴的希望。和白人采矿者极具破坏性的水利开采法不同,华人将在家乡开沟、筑坝、抽水的经验运用到淘金中,虽然只是白人淘汰的贫矿,华工们也能发掘出最大的价值出来。

1869年,美国开始建设第一条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太平洋铁路,这是一项美洲大地上前所未有的大工程,从江门等地招募来的华工更多了。据统计,在六年时间内,一共有1.2万名华工参与修建这条铁路,在艰苦的生产环境下,华工们可以说是用血肉之躯在用劈山开路,有人说美国西部的铁路,每根枕木下面都埋葬者华工的尸骨。铁路华工中有很多人靠省吃俭用过着最低标准的生活,积攒下血汗钱寄回家。甚至许多华工客死他乡无人知,只有依靠侨团和慈善组织将他们的骨骸送回。新会保留的华侨义塚,就是这些华工的血泪见证。

跨美铁路通车,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美国经济得以快速增长,华工们所做的巨大贡献,应该被历史铭记。然而由于种族歧视和排华情绪,美国制订了一系列排华法案,包括禁止华人后裔去公立学校读书,华人无法取得商业执照,也不能在加州购买房产。后来甚至明确规定,10年内华工移民不得迁入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外华人华侨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他们捐资捐物支持祖国抗战,有200多名华裔飞行员回国参战,中国在抗日战场上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才意识到了中国的力量,重新审视中美关系。1943年12月17日,排华法案正式终结,中国人开始以正规途径移民到美国,形成第二次移民浪潮。

故乡,是所有金山客魂牵梦绕的地方。有的人节衣缩食,把毕生的积蓄一分不剩地寄回家乡,建起了荣耀家族的高楼,自己却最终未能回家,成了客死他乡的一缕孤魂;也有人励精图治,带着积蓄与眼界回到江门,兴资办学、开创实业,想让积贫积弱的中国旧貌换新颜。

如今,我们漫步江门,游览台山骑楼、开平碉楼,为这些独具特色的建筑赞叹不已;或是参观华侨博物馆,对着金山客们从海外带回来的发电机、留声机、衣车、火枪等慨然兴叹。这些历史的痕迹在向我们讲述着金山客的故事,那是几代人的传奇,饱含着多少辛酸和辉煌,不应该被遗忘!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