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荷塘沙溪乞巧
农历七月七日,习称“七夕”;这一天,相传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所以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这一天,同样是少女乞巧的日子,故而又称“乞巧节”。每逢七夕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广东省江门市蓬江荷塘镇沙溪村,都会举行大型的乞巧节活动。
江门市的妇女们一向很重视七夕节,当地人在农历七月初六晚上,便纷纷组织“慕仙”活动。家家户户在“天井”或阳台摆设八仙桌,陈列瓜果蔬菜和各种糕点,点燃七支檀香,斟满七杯靓茶,用自家做的绿豆嫩芽摆各种图案、文字,或者在花篮摆放七朵颜色各不相同的花,向牛郎织女真心祭拜,乞求织女传授心灵手巧之技。祭拜时,口里还念着《乞巧词》:“乞手巧,乞眉秀,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拜完之后,便共食祭品,直至初七的早上收回,并换上新鲜的茶,名为“换盏”。至此,“慕仙”活动便告结束。
在乞巧节到来之前,蓬江荷塘镇沙溪村各家各户的妇女,早早就做着各种准备,她们买来各种花纸、花布,以及鲜花、绢花,凭借一双巧手,或剪或贴,或用各色丝线缝合,制成各具特色,栩栩如生的亭台楼阁,精巧人物等,并以此创造牛郎织女“银河会”、“昭君出塞”等场景。这是妇女们展示心灵手巧、高超技艺的大好机会,她们有的用稻米或者绿豆育秧做成精致小灯;有的用凉粉制成鲤鱼,有的还用莲子肉制成《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中的著名人物,真是精致绝美,蔚为大观。
乞巧节当天,沙溪村村民会在村里的广场搭建一个占地近200平方米的彩棚,作为展示台,名叫“乞巧棚”。午饭后,各家各户陆陆续续把自己精心制作的乞巧饰品,搬到彩棚内,摆上展示台。“乞巧棚”的布置别具一格,中间显要的位置,挂着两套衣服,一套是背着一顶太阳帽的男装,一套为裙装女服,代表着牛郎织女手牵着手,相会在今日。大有秦观《鹊桥仙》词的意境:“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到了傍晚,七位7至10岁的女孩,化妆成七仙女,到“乞巧棚”的织女前面行大礼,祈求织女恩赐人人心灵手巧。之后,沙溪村以及邻村的村民们便来参观各式乞巧饰品,边欣赏边评论,看谁的作品做的精巧。过去,乞巧节在展示乞巧作品的同时,还要进行比赛,如做针线活、剪纸、扎花,或用瓜子叠宝塔等,这叫做“比乞巧”。
沙溪村乞巧节还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乞巧芽”。据说,织女除了管理妇女纺织外,还主宰瓜果农作物的生长。所以,村里的女子都会在农历六月初十,晒上一盆红豆、一盆绿豆和一盆稻谷,到了六月二十四再用水浸泡稻谷,使其发芽。每晚还要把豆谷拿到露天来晾一晾,这就叫做“打雾”。直至七月七日晚,她们就把自己精心制成的“巧芽”拿出来展示,看谁的芽苗生长旺盛而又嫩绿。沙溪村的女子就是这样通过一年一度的乞巧节,乞求织女赐给自己心灵手巧,祈祷婚姻美满,家庭幸福。她们也通过奇巧节活动,在展示自己才华的同时,沟通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增强自尊与自信。
蓬江荷塘沙溪乞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寄托着沙溪女子乞手巧,祈爱情,盼幸福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