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村灯会
说到灯会,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灯会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节庆活动,多在元宵节期间举办,从西汉流传至今的开封上元灯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开平市水口镇的泮村乡也有属于自己的灯会,虽然历史不及开封上元灯会悠久,但也见证了泮村五百年多年的岁月变迁,目睹了它如今的繁华与热闹。
爆竹声声,掩不住人群喧哗;彩灯千盏,盖不住龙灯光辉。罗伞彩旗开路,三牲祭品接上,最后隆重出场的便是万众瞩目的大花灯。这三盏大花灯在众人的簇拥下沿着不同的路线,从清晨走到日落,游遍泮村四十八个自然村。每到一村,村口便有舞狮相迎,花灯也交给该村的村民扛着游行。村中的小孩们最是喜欢在灯下钻来钻去,传言小孩钻过灯下便会身体健康、聪明伶俐。这样欢庆而盛大的场面,一年也就一次,村中无论男女老少都不约而同地穿上靓丽的新衣,家家户户也都张灯结彩,共赴这场热闹非凡的泮村灯会。
泮村灯会又称舞灯会,起源于明朝天顺八年村中的一次祭祀。当时的局势可谓是动荡不安。英宗驾崩,太子即位,诸事繁多,正是不安宁的时候,偏偏朝内又掀起了皇后与太子生母的两宫尊号之争。民间百姓也饱受土地兼并和赋役之苦,加之连年不断的饥荒,流民渐多,各地纷纷起义,兵戈抢攘。位于泮村百里之外的梅西石坑,便有杨辉、曾玉聚众起事。消息传到村中,村民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为求消灾避祸之法,泮村邝姓十三世祖健斋便前去拜见新会名儒陈白沙先生。曾在泮村学校执教的陈白沙对村中环境有几分了解,他认为村周边有狮山、虎山、象山、马山和牛山这五座石兽山,五兽镇村,本能确保安宁,但因身为兽王的狮子未曾苏醒,其余四兽缺乏束缚、顽皮捣乱,才使村中不得安宁。为唤醒狮子以管束四兽,陈白沙建议各家都敲锣打鼓、挂灯鸣炮。村民们听从他的指点,于正月十三这天点灯鸣炮,摇旗呐喊,声音响彻云天。此举颇为灵验,泮村从此恢复了平静,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象。为作纪念,此后每年的正月十三日村民都举办舞灯活动。延至今天,除因战乱等特殊原因暂时停止外,从未有过间断。自2004年开始,灯会按照每一年一小舞、每三年一大舞的惯例举办,又因天顺八年是甲申年,所以每逢甲申年,灯会举办的规模便更为宏大。泮村灯会在2007年5月成功申报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于2008年6月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名气的逐渐增长,参加灯会的人也越来越多。除了居住于泮村的村民外,热闹的灯会还吸引了江门五邑乃至珠三角周边城市的摄影爱好者,就连港澳台地区也有众多群众慕名而来,不少已定居国外的华侨也会回来参与其中。
巡游的队伍穿行在乡间的小路上,从一条村庄向另一条村庄进发,远远望去,如同一条游动的蛟龙穿行其间。这长长的队伍中有鹤发童颜的老人,也有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成熟刚健的汉子和他们刚柔并济的媳妇儿,还有意气风发的小伙和活泼靓丽的姑娘,这群人笑着闹着,沉浸在灯会欢乐的气氛里。对泮村的村民来说,一年一度的泮村灯会不仅是为了体现当地浓厚的年味,更是为了将分散于各地的亲人们重聚在一起。灯光之下,一家人分享着彼此或苦或甜的生活,共话旧时记忆。他们盼望这象征着安宁繁荣的花灯能灯灯相续,在花灯温暖的光晕下与家人岁岁常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