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冈制香
小冈,位于广东江门新会区,拥有众多的制香工厂,是我国四大制香基地之一,其香制品畅销海内外,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2013年,小冈香制作技艺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我国的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石器时代,但香最初主要用于祭祀、供奉天地等神圣的仪式上,后随着历史的发展,才从早期的单一用途发展到后期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而小冈制香起源于明代,相传由天台村的戴氏发明,她利用木屑、桔皮以及当地的特有植物“香叶树”等天然香料,用竹条搓制而成。但最初小冈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制香,而是每家每户以家庭作坊的形式进行产香,规模狭小,且产出的数量并不多。新中国解放后,小冈的香制品大多由集体建厂生产,虽然生产的数量有所提升,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直到改革开放后,制香业迅猛发展,各种制香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小冈制香的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所生产出的香制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小冈,也渐渐地成为制香业的规模化基地,并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小冈香经过历代的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制香手艺,其中“搓、淋、捋”,是小冈制香最为经典的制香三部曲。“搓”顾名思义,就是将香胶和香骨搓在一块,左手握一束香骨,香骨的另外一头放在香胶上,右手用压板一压,香骨和香胶就浑然一体,随后,再通过揉搓,将其从上而下地搓均匀,一根香就制成了。“淋”则是将前面已经搓好的香抓在一块沾水并摇晃,同时将香粉混合物淋到香上,晒干后这种带有独特气味的香便可以包装出售了。“捋”这一步骤与前两者不同,主要是用于制作小冈盘香的工序当中。制作盘香时,柔软湿润的香料经过机器的挤压,变成了一条条长长的香线,然后在半自动机器的带动下,香线会一缕一缕的盘圈,在这一过程中,工人就需要时不时的捋一捋香线,使其不会发生错位,这样,一盘盘粗细均匀、清新幽然的小冈盘香就大功告成了。
如今,小冈的制香厂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在方圆30公里的范围内,就聚集了上千家制香企业,并且每家企业不仅制香产量大,而且制香产品质量也非常好。除此之外,小冈的制香还吸引了众多的海外同胞,许多华侨飘洋过海的回到小冈,因此,小冈也有了“世界华人香都”的美誉。同时,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小冈制香的产品种类也在不断的发展,现在小冈制香的产品主要包括了淋香、挪香和机制香,以及各类的香薰制品。
由于现代机械化生产的冲击,从事传统手工制香的人越来越少,为了更好地保护小冈的传统香文化,推动小冈香业的蓬勃发展,市政府通过举办新会小冈香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全力打造小冈香文化特色小镇,推进小冈香产业、香文化、香旅游的三位一体联动发展,使得小冈在发展现代化制香企业的同时,也能注重对于传统香文化的保护与创新,让小冈的香文化更为大众了解,吸引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加入进来,从而推动其传承与发展。
幽幽的一缕飘香,既是对于传统神明、祖先的敬意,更是对于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坚守与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