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新会葵艺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新会葵艺

江门新会素来以“葵乡”闻名于世,新会葵艺,是一种以植物蒲葵为原料,加工制作成工艺品以及生活用品的广东民间手工艺,集编织、绣花、绘画、印花、造型等工艺于一体,主要流传于江门新会及周边地区,以造型精美、制作技艺精湛的葵扇为代表,凭借芯蒂圆正、扇面洁白柔韧光滑、编织工艺精良而闻名,是广东四大传统工艺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葵艺的历史源远流长,早1600年前的东晋时期,古新会就已开始种植葵树和葵料加工。明代时期,新会葵艺品以宫廷贡品葵扇为主,据《明史》记载,新会葵扇在当时已成为贡品,可见工艺十分精湛,名声远扬,上至王公贵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喜爱新会产出的葵扇。新会一半的人从事蒲葵种植和加工工作,已经形成一种产业。明末清初,葵艺产业出现了行业组织——出江班,则更有利于聚集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投入与产出。清代至民国初期,新会葵艺则更为兴盛,当地的作坊多达300余家,有500多个花色品种,技艺创新改良,名扬于海内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会也成为世界最大的葵业基地。

由于新会地区所生长的蒲葵品质好,普遍具有叶大、心圆、蒂正、骨直的特点,是适合制作葵类工艺品的上等原材料。新会葵艺制品的种类繁多,有将近500多种,根据其使用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为日常用品类,是指用葵叶编织而成的立体产品,以小型的生活器具为主,包括葵蓬、葵刷、葵盒、葵盘、葵扫等产品,民间居家日用较多。二为编织工艺类,包括藤席、坐垫、画帘等,造型上一般采用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这三种形状。其三为最富盛名的葵扇类,葵扇是指用葵叶经过剪裁、曝晒、烘焙、缝制或编织成的扇,按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烙画葵艺扇和葵织扇两种类型。烙画葵艺扇是用整张葵叶制作而成,因用一种特制的加热过的“铁笔”在葵扇面上烙画进行装饰,故又名“火画扇”,线条分明,纹饰优雅,颇具风雅之韵,是新会葵艺的核心工艺品,并与檀香扇、竹丝扇、绫绢扇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扇。

新会葵艺的造型设计具有素雅质朴的特点,其葵编制品较少使用色彩装饰,原料和成品一般都不作染色处理,大多数都以干蒲葵叶的本色制作,产品呈淡黄色、黄白色等,只有极少数产品会在口部或腹部、边缘点缀一圈彩色作为装饰,这种质朴的装饰手法使葵编作品呈现出一种和谐宁静的美感,具有温馨浓郁的田园气息。新会葵艺人模仿宫扇的特点,又创造出满月形、芭蕉扇形、芙蓉形、海棠形等形状的葵扇,这些造型给葵扇平添了几分“纤巧”、“柔媚”的女性特质,其形状都以扇柄为中轴、呈左右对称状,十分精致优雅,颇有“雅正”之美,具有团圆美满、安定和谐的意味。新会葵编工艺品上的装饰纹样,主要是劳动群众所喜欢的各种动植物纹样以及几何纹样,富含吉祥的寓意。葵扇一般都是用葵箨盘绕而成,因此造型简练而夸张,但纹样的编制形式,可以说是别有匠心,独具一格,不仅形式上紧凑饱满,美观大方,而且还寄予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景。

阖家齐坐榕树下,葵扇轻摇扑流萤。真是一副怡然和谐、其乐融融的夏夜阖家团聚图,新会葵艺已经融入江门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寄托江门人淳朴自然性格的一种文化符号。如果有一天,你在走亲访友时对礼物犹豫不决,那不妨带上一把精致小巧的葵扇吧,寓意丰富,意蕴深远,简约而不简单。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