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火画扇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火画扇

中国扇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来素有“制扇王国”的美称。江苏檀香扇、广东火画扇、四川竹丝扇、浙江凌绢扇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扇”。火画扇,因用一种特制的“火笔”,现在用“电笔”,在葵扇上作画,所以又叫“火画葵扇”,它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的著名传统手工艺品。装饰精巧,清秀典丽,永不褪色,是欣赏收藏的扇中精品。

火画扇的诞生有着一个奇妙的过程。火画扇是新会著名画师陈晚于清朝同治十三年发明的,原为单支扇。陈晚一开始将诗画剪贴在玻璃扇上,但不牢固,一经受潮便会脱落。后来他想了个方法,直接将花鸟鱼虫画在扇面上,但这种用墨水作的画和诗也很容易掉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晚就又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便是用香火把画烙焦,从而使诗画在扇上显现出来,这便是火画扇最初的诞生之路。到了1914年前后,刘怡记扇寮在加工火笔扇时,工艺又有所发展。方法是选用薄玻璃扇两柄,先将扇的脊骨和柄削去,然后合成一柄双面扇。这样,扇的两面便都可以用火笔作画了。又用彩色丝绒缝制扇边,逐步发展成为三脊和五脊火画扇,不仅款色高雅,美观大方,而且更加坚固耐用。

由于火画扇的外观精美,烙烫在扇面上的画作、诗词不同于水墨画,有着别具一格的独到之处,扇叶被烫焦的痕迹或深或浅、或粗或细,线条分明、颇具风雅之韵,用作装饰陈列,便是极好的销路。火画扇以“双雕”和“满景”最为精致。双影火画扇,是把两柄形状大小相同的晶莹玻璃扇,缝合为一柄,在正反两面各饰以同样的火画。满景是在扇面左右两边都绘画,扇边以彩丝线相绕,手工细缝;扇柄缠以米黄色藤皮,或套上彩色小竹管,柄顶端镶以象牙、玳瑁、彩色小绒球等。其中的象牙火画扇,就常作为贵族的馈赠之礼。其中的精品,也常常被富豪大亨及达官贵人所购买。

火画扇的制作技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复杂的工艺技术和极高的艺术价值。火画扇是玻璃扇的一种,所谓玻璃扇,就是指选用名为“生笔”,又名“玻璃”的葵叶所制成的葵扇。火画扇的工艺流程,需要经过选材、晒扇、焙扇、合扇、烙扇等工序。烙扇则是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烙画的技术很难掌握,要求轻重有度,其烙画笔法、布局等都来自中国画,但由于作画工具不同,画面呈现出不同的意境效果。这也是火画扇不同于其他工艺品的独特之处。

火画扇创造了许多辉煌成就,1952年火画葵扇被国家列为特种工艺品。1983年新会葵艺厂生产的三脊火画扇,获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优质产品奖”,1990年又获轻工业部颁“百花奖”。1986年,新会火画扇、葵花篮等12件葵艺品被选送参加莱比锡国际博览会。由于新会火画扇堪称中华一绝,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后,中国奥组委曾派员联络新会,计划订做一批“福娃”火画扇,以便在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作为礼品及纪念品发售,奈何原材料和人力不足,有关方面不敢承接。

最早的扇子并不是引风纳凉的用品,而是专属于统治者的治国、礼仪之具。扇面作画,赋予了扇子更多的文化韵味和艺术特质。随着时代更迭,扇子已然成为了风雅之物。火画扇的制作技艺和其他手工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里寻找着自己的生存之道。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