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桥梁博物馆
在江门市新会区银洲湖崖门出海口的西侧,有一座猫山。沿着小路走到半山腰,映入眼帘的便是广东桥梁博物馆。门前的观景平台给游人提供了开阔的视野,站在平台上远眺四周,雄伟壮观的崖门大桥、湖对岸巍峨的崖门古炮台都尽收眼底。绿化休闲广场也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漫步其中,自有一番乐趣。以桥梁为主题的博物馆在国内并不多见,除了江门的这座,也就只有厦门、武汉和兰州还建有桥梁博物馆。
这座占地面积110亩的建筑楼高三层,其中一、二层为展示空间,广东桥梁通史展、中国桥梁通史展、世界桥梁通史展以及崖门大桥建设展等展览分列其中。作为广东省的桥梁博物馆,自家的桥梁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展示的重点。走入位于首层的《广东桥梁展示》,就不得不去看看毗邻博物馆的崖门大桥了。从门前真实的景象到馆内呈现的图片和模型,空间和形态的转换让人感到颇为新奇。两相对照下,又不得不感叹模型建造的细致与还原。说起崖门大桥,它的来头可也不小,它由广东省交通系统自行设计、施工和监理,建成后不但被省交通厅领导誉为“代表了广东省交通建设工程的综合素质”,更是获得了中国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建设项目科技创新的最高荣誉奖——詹天佑奖。在桥面铺装方面,该桥梁是国内首次尝试在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桥面铺装上应用CAVF体积法来设计富沥青混合料。在建造过程中,建筑团队更是首创了沿海地区桥梁大直径桩基施工、海水造浆等新技术,使这座大桥的主跨径达到了惊人的338米,这样长的跨径在同类桥型中极为少见。
在展厅中还能看见许多大家熟悉的桥梁,如与广州塔相互衬映的猎德大桥,连接了广州海珠区与越秀区的海珠桥,一听名字就让人想到虎门销烟的虎门大桥,还有可能要搜索一下才能知道读法的汕头礐石大桥等等……为了更好地展现这些桥梁的形态并营造出良好的交流和互动环境,馆方在制作模型和设计展厅陈列时,运用了各种材质和不同的色彩搭配以显出曲与直、轻与重等变化对比。除此之外,更是收集并布置了许多绘画、书法和民间工艺品,让人们能多方面的感受到桥梁之美。值得一提的是,馆中所展示的桥梁图片有不少就出自省内各地摄影爱好者之手。为征集图片资料,馆方于2003年9月与省摄影家协会、省桥梁学会联合举办了“广东桥梁摄影大赛”,最终从一千余件作品中选取了228张收入馆内,以作展示。
作为广东交通运输厅科普教育培训基地,广东桥梁博物馆内总是不乏孩子们的身影。他们有些是家长慕名前来,带着孩子一起参观;有的则是学校一同组织过来学习。桥梁博物馆以自身为载体,向不但向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们科普基本的桥梁知识,介绍国内外桥梁建设的概况和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广东桥梁建设的悠久历史,并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桥梁建设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了更好地履行科普的职责,博物馆也经常举办科普进校园等活动,通过抢答等活动,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就学习了不少有关桥梁的知识。与此同时,在微信公众号上,工作人员也整理出著名桥梁的相关介绍,不时通过推文的方式向众人宣传。地处偏隅的广东桥梁博物馆,就这样结合线下与线上的活动,向更多人们传递桥梁的信息,彰显广东桥梁建设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