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概述
经济概况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江门经济概述

江门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中国侨都,经济瞩目。江门不仅有绚丽的侨乡文化、精美的碉楼建筑、著名的历史人物、秀丽的风景名胜、蔚蓝的大海,当然还有令人瞩目的经济和发展成就。

江门熟,则广东熟。江门市是珠三角稳固的“米袋子”、“菜篮子”。江门三区四市中,有5个广东省商品粮基地县、3个产粮大县(市),全市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75万亩左右,年产量90多万吨。江门市仅占大湾区1/6的土地,却提供了1/3的粮食产量、1/4的肉类产量、1/5的蔬菜产量。作为广东省农业大市,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名副其实的“米袋子”“菜篮子”,江门的农业发展状况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粮食安全保障至关重要。江门市的现代农业发展成绩斐然。近年来,江门建成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并正在全域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广东全省唯一开展“双安双创”的城市,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数量达10个、排广东全省第一。未来,江门将充分发挥农业优势,把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机融合在一起,高水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

工业立市,实业兴市,江门在传统制造业上有着雄厚的基础。在传统制造业方面,经过多年发展,江门已形成了机电、食品、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精细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呈现出产业门类较齐全,产业基础良好,产业规模增长较快,行业结构优化集聚效应明显的特点,且拥有18个国家产业基地。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近年来,江门市“腾笼换鸟”,淘汰了一大批高污染的落后产业,大力发展汽车制造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教育装备、智能制造、大数据、大健康等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推动新能源电池、激光装备、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取得突破,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争取3年时间发展培育和集中建成一个千亿产业。

江门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兴盛,为全市创造出许多财富。江门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富有侨乡特色。品牌主要有“侨、楼、泉、海”四大类:独特的碉楼与村落、旖旎的滨海旅游、多彩的温泉度假、秀丽的自然生态、厚重的侨乡文化。江门还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全国首个“中国温泉之乡”,有广东省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全国唯一的恩平地热地质公园。目前,江门市共有国家4A级旅游区8处,国家森林公园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国家级非遗7项、国家地热地质公园1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全年旅游总收入69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据2019年江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年接待游客76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2%,其中,接待一日游游客42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9%;接待过夜游客33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6%。

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区域优势突出。从地理位置上看,江门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联港珠澳,北接广佛,西通粤西及西南诸省,面向南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一员,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处于“承东启西”的位置,与广佛都市圈、深港经济圈两大龙头的陆路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三角地带”。为加快形成全方位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大交通格局,江门市大力实施“大交通战略”,全面加强铁路、高速公路等重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例如,江门市积极谋划建设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江门站建成后,江门站将与广州南、深圳北等枢纽站形成合力,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格局的形成。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如今,江门市经济正搭乘着“粤港澳大湾区”这趟快车,把握发展机遇,促进经济腾飞。江门人民一定能够在未来的经济战线中创造出更加令人们惊叹的经济成就!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